香芎散

XIANG XI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心經 13%
腎經 11%
肝經 11%
膽經 11%
脾經 8%
胃經 8%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香芎散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化痰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

旋覆花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主要作用是宣肺化痰,降氣平喘,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香芎散本身也以疏風解表、活血止痛為主,加入旋覆花可以針對由痰濁阻滯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香芎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溫經止痛的功效。香芎散為散寒止痛之劑,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齒痛等症。細辛可發散風寒,溫經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協同作用,共奏散寒止痛之效。

香芎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止痛,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散風寒濕邪,止痛止癢;其活血化瘀之性,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川芎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香芎散中常與白芷、羌活等藥材配伍,以增強其疏風止痛之效;與當歸、赤芍等藥材配伍,則可加強活血化瘀之效。

香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香芎散以香附、川芎等辛溫燥烈之藥爲主,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燥烈之性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損傷人體。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以增強香附、川芎等藥材的止痛、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此外,甘草還有解毒作用,能減輕香附、川芎等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方的安全性。

香芎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通痺:獨活性溫,善於疏散風邪,通利關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羌活、川芎等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尤其針對肩背、腰腿疼痛有顯著療效。
  2. 活血止痛:獨活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緩解疼痛症狀。

因此,獨活在香芎散中發揮着疏風通痺、活血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目的。

香芎散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香芎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羌活性溫,辛散,能疏通經絡,驅散寒邪,有助於解除風寒濕痺所致的痺痛。此外,羌活還能溫經散寒,止痛,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共同作用,達到通絡止痛、散寒除濕的效果。

香芎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皁莢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藥性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川芎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經行腹痛等症。

2. 消積化痰: 皁莢亦具有消食積、化痰涎的作用。若患者伴有食積不化、痰涎壅盛等症狀,皁莢可以幫助消化,並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香芎散中加入皁莢,既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又能幫助消積化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香芎散

香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旋覆花、細辛、川芎、甘草、獨活、羌活、皁莢等藥物組成,具有上焦風壅、中脘有痰、頭目昏暗、心煩口乾等主治功效,其藥理作用包括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散風寒、溫肺化痰、祛風除濕、發汗解表、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

組成介紹

  1.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3. 獨活: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4. 羌活:味辛、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5. 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肝、大腸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6. 旋覆花:味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7.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主治功效

香芎散主治上焦風壅、中脘有痰、頭目昏暗、心煩口乾等症狀。

  • 上焦風壅:上焦是指人體的頭部、胸部,風壅是指風邪阻滯在頭部、胸部,導致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狀。
  • 中脘有痰:中脘是指人體的腹部,痰是指痰濕,中脘有痰是指腹部有痰濕積聚,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頭目昏暗:頭目昏暗是指頭暈、眼花,視物不清。
  • 心煩口乾:心煩是指心神不寧,焦躁不安,口乾是指口渴。

總結

香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旋覆花、細辛、川芎、甘草、獨活、羌活、皁莢等藥物組成,具有上焦風壅、中脘有痰、頭目昏暗、心煩口乾等主治功效,其藥理作用包括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散風寒、溫肺化痰、祛風除濕、發汗解表、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

傳統服藥法


旋覆花1兩,細辛1兩(去葉),川芎2兩,甘草半兩(炙),獨活半兩,羌活半兩,皂角2挺(燒存性)。利膈,化痰涎。
上為細末。
每服1大錢,水1盞,煎至6分,食後、臨臥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寒痰阻所致的上焦風壅、中脘有痰、頭目昏暗、心煩口乾等症。若痰熱壅盛,症見頭痛、胸悶、痰黃稠、口苦咽干等,可加黃連、黃芩、膽南星等清熱化痰之品;若痰濕壅盛,症見頭重如裹、胸悶腹脹、痰白黏稠、口淡不渴等,可加蒼朮、白朮、茯苓等健脾燥濕之品。

相關疾病


口乾口渴肺炎耳聾鼻塞原發性高血壓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暈眩腹瀉頭痛多痰眼睛模糊心情煩燥頭重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香芎散, 出處:《中藏經·附錄》。 組成:香附子半斤(炒去毛),川芎3兩,甘草2兩,石膏1兩(研)。 主治:一切頭風。

香芎散,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香附2兩(炒去毛),川芎1兩,甘草1兩(炙),石膏半兩,細辛、防風、草烏、川烏、白芷、荊芥、羌活。 主治:一切頭風。

香芎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香白芷3分,菖蒲3分(并炒),川芎1分,甘草(炙)1分,川烏頭(炮去皮臍)2分,香附子2分(去毛)。 主治:頭風。

香芎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香附子(炒,去皮)6兩,川芎2兩,香白芷2兩,甘草(炙)2兩,藿香葉4兩,石膏(研如粉)3兩。 主治:感寒傷風,鼻塞頭痛,及時行瘟疫。

香芎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旋覆花1兩,細辛1兩(去葉),川芎2兩,甘草半兩(炙),獨活半兩,羌活半兩,皂角2挺(燒存性)。 主治:利膈,化痰涎。主治:上焦風壅,中脘有痰,頭目昏暗,心煩口乾。

香芎散,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三。 組成:芎藭1兩,獨活1兩,旋覆花1兩,藁本(去苗)1兩,細辛(去苗)1兩,蔓荊子1兩,石膏(研)半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半兩。 主治:肝虛血弱,風邪乃生。頭暈目眩,不能俯仰,頭重不能舉,目不能開,開則不能視物,或身如在舟車上,是謂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左手關脈虛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