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解釋
瞿麥、白芍、赤小豆、桂枝、川芎、麥門冬、白蘞、黃耆、當歸等中藥均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其中,瞿麥、白芍、赤小豆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引起的熱毒壅盛、水濕內停;桂枝、川芎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引起的氣血瘀滯、疼痛難忍;麥門冬、白蘞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引起的肺陰虛損、乾咳少痰;黃耆、當歸具有補氣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引起的氣血兩虛、疼痛難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但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止痛利小便散, 出處:《外台》卷三十七。 組成:瞿麥2兩,芍藥3兩,赤小豆2分(微熬),桂心2分,芎藭2分,麥門冬2分(去心),白蘞2分,黃耆2兩,當歸2兩。 主治:排膿,止痛,利小便。主治: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