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敗醬散中包含敗醬草,主要原因如下:
- 敗醬草性寒涼,善清熱解毒。 敗醬草具備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膿腫瘡瘍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敗醬草入肝經、胃經,能散結消腫。 敗醬草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之效,能有效化解積聚於體內的毒素,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敗醬草作為敗醬散的主要藥材,能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對於治療熱毒壅盛、膿腫瘡瘍等病症具有重要意義。
敗醬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消腫止痛:敗醬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疔瘡,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加速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敗醬散中其他藥材如敗醬草、金銀花等性寒,而當歸性溫,加入當歸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過度損傷正氣,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敗醬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作用:
一、疏散風寒: 川芎味辛性溫,能散寒止痛,有助於疏散風寒邪氣,配合敗醬草清熱解毒,共同作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提升敗醬散治療瘡瘍腫毒的療效。
敗醬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敗醬草的燥熱之性: 敗醬草性味苦寒,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但其寒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白芍性味苦酸甘,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可以緩解敗醬草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寒涼之性過度傷及脾胃。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白芍與敗醬草相配,可以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白芍的收斂作用可以固護腸胃,避免敗醬草的寒涼之性過度刺激腸道,同時白芍的養血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配合敗醬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共同達到消腫排膿、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敗醬散中加入桂枝,主要是考慮其溫經散寒與疏通經絡的功效。
敗醬散主治瘡瘍腫毒,其中常伴隨寒邪阻滯、經絡不通等症狀。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效,可溫煦經脈,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瘡瘍腫毒的消散。同時,桂枝亦可疏通經絡,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提高藥效。因此,敗醬散中加入桂枝,可起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促進瘡瘍腫毒消散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敗醬散」,主要成分是:敗醬草、當歸、川芎、白芍、桂枝,主治功效是:產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疼痛劇烈,無法轉身,或疼痛引發到腹中,如同錐子刀子刺痛一般。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敗醬草:性寒、味苦,入肺經、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敗醬散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血益氣、溫經散寒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疼痛劇烈、無法轉身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敗醬散」由敗醬草、當歸、川芎、白芍、桂枝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血益氣、溫經散寒的功效,適用於產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疼痛劇烈、無法轉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敗醬8分,當歸8分,川芎6分,芍藥6分,桂心6分。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空心分2次溫服。
忌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敗醬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敗醬3分,牡丹半兩,桂心3分,劉寄奴3分,木香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産後惡血攻心腹,(疒丂)痛。
敗醬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九。 組成:敗醬1兩,桂心1兩,川芎1兩,當歸1兩(銼,微炒),延胡索1兩。 主治:産後血氣攻註,腰痛,痛引腹中,如錐刀所刺。
敗醬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一。 組成:敗醬8分,當歸8分,川芎6分,芍藥6分,桂心6分。 主治:産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或痛引腹中,如錐刀所刺。
敗醬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敗醬3分,琥珀3分,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當歸3分(銼,微炒),桂心3分,赤芍藥3分,赤鯉魚鱗2兩(燒灰),亂發2兩(燒灰),釜底墨2兩,麝香2兩(細研)。 主治:産後惡露不盡,血氣衝心,悶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