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湯

BAI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0%
膀胱經 7%
心包經 7%
腎經 7%
膽經 7%
肺經 7%
脾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敗醬湯」中包含「敗醬草」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 敗醬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敗醬草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瘡瘍、乳癰等疾病,而敗醬湯正是針對此類疾病而設,敗醬草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2. 排膿生肌: 敗醬草能促進膿液排出,並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化膿性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敗醬湯中加入敗醬草,正是為了利用其排膿生肌的作用,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敗醬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敗醬湯主治癰疽、瘡瘍等熱毒症,但若患者體質虛寒,則需溫陽散寒以助藥力。桂枝性溫,入太陽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 調和氣血:敗醬湯中藥材多偏寒涼,桂枝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甚,損傷正氣。同時,桂枝還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敗醬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行氣開鬱的功效。敗醬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川芎的加入有助於疏散風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引藥入肝,協調藥性: 敗醬湯中以敗醬草為主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川芎入肝經,能引導藥力直達肝經,促進藥物吸收,並與敗醬草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敗醬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敗醬湯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散。同時,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傷口癒合。此外,當歸還可以調和藥性,使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敗醬湯」,主要成分是:敗醬草、桂枝、川芎、當歸。

敗醬湯,主治功效為產後腹中劇痛,疼痛蔓延至腰部,疼痛的感覺就像是被錐子或刀刺一般。

桂枝

  • 性溫味辛,入肺、心、膀胱經

  •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敗醬草

  • 性寒、味苦,入肺經、大腸經

  • 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功效。

  • 外用敗醬草鮮草搗爛外敷,可治瘡癰腫毒。

川芎

  • 性溫,味辛,入肝、膽、脾經

  •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常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當歸

  • 性溫、味甘、入脾、心、肝經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常治血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阻、胸脅刺痛、胃脘疼痛、咳嗽氣喘等症。

總論

敗醬湯,以桂枝、川芎、當歸、敗醬草組成,具有溫經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療產後腹中劇痛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敗醬3兩。
上切。
以水4升,酒2升,微水煎取2升,食前適寒溫服揖7合,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

相同名稱方劑


敗醬湯, 出處:《千金翼》卷六。 組成:敗醬3兩。 主治:産後疹痛引腰腹,如錐刀所刺。

敗醬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九。 組成:敗醬2兩,大黃(銼,炒)1兩,桃仁2兩。 主治:附骨疽。

敗醬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敗醬3兩,桂心1兩半,川芎1兩半,當歸1兩。 主治:産後疹痛引腰,腹中如錐刀所刺。

敗醬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敗醬3分,桂(去粗皮)3分,劉寄奴3分,牡丹皮半兩,木香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産後惡血不除,與氣相搏,腹內(疒丂)痛。

敗醬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敗醬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微炙,切)1兩,芍藥1兩,川芎1兩,瞿麥(用穗子)1兩,枳殼(去瓤,麸炒黃)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黃色)30枚。 主治:産後惡血結聚,血氣衝心,暈悶垂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