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散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增損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表虛所致的感冒、發熱、咳嗽等症,黃耆能補氣固表,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風邪,減輕症狀。
- 調和藥性: 增損散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桂枝等,性較溫燥,易傷津耗氣。黃耆能補氣生津,與其他藥材相配,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輕對人體的副作用。
增損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赤小豆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排膿的功效。增損散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症,赤小豆可清熱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緩解腹脹、泄瀉症狀。
2. 健脾益氣: 赤小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幫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增損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之效。增損散主要用於治療頭風頭痛、齒痛、月經不調等症,而川芎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川芎除了活血化瘀之外,還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增損散中一些藥物如薄荷、荊芥等,也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川芎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增損散中加入白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健脾化濕: 白蘞性甘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功。增損散主治脾虛濕盛,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白蘞能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健脾化濕、消腫利水的目的。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白蘞還兼具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等症。增損散中加入白蘞,不僅能利水消腫,還能疏肝理氣,協調脾胃,使藥效更加全面。
增損散中包含瓜蔞,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暑,利濕止瀉:瓜蔞性寒味甘,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止瀉之效。增損散本身主治暑濕傷脾,症見發熱、口渴、腹痛、泄瀉等,而瓜蔞可清解暑熱,利濕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相輔相成,達到清熱利濕、止瀉止痛的效果。
- 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瓜蔞亦可宣肺利氣,化痰止咳。增損散中,若患者兼有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瓜蔞的宣肺利氣之性,可促進肺氣宣暢,化痰止咳,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散」介紹
中藥方劑「增損散」,主要成分為:黃耆、赤小豆、川芎、白蘞、瓜蔞。
主治功效:膿瘡中,這種膿瘡積存的膿最惡毒。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白蘞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代謝、解毒,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有助於治療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它能清化熱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適用於痰熱咳嗽、胸痺、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祕、癰腫初起等病症。
總結: 中藥方劑「增損散」,主要成分為黃耆、赤小豆、川芎、白蘞、瓜蔞。主治功效為膿瘡中,這種膿瘡積存的膿最惡毒。各個中藥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祛風除濕等功效,相互協同,可有效治療膿瘡。
傳統服藥法
黃耆5分(膿多倍之),小豆1分(熱,口乾倍之),芎藭2分(肉未生倍之),白蘞3分(有膿瘡不合倍之),瓜蔞3分(若小便利倍之)。
上為細末。
每服方寸匕,溫酒調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癰疽最膿。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火上炎。
- 本方有出汗、口渴、尿黃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散,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黃耆5分(膿多倍之),小豆1分(熱,口乾倍之),川芎2分(肉未生倍之),白蘞3分(有膿瘡不合倍之),瓜蔞3分(若小便利倍之)。 主治:癰疽最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