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湯

HAI H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4%
腎經 14%
膀胱經 14%
大腸經 9%
心經 7%
小腸經 6%
肝經 6%
胃經 6%
膽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海蛤湯的組成中包含文蛤,主要原因有二:

一、性味歸經:文蛤味甘鹹,性寒,歸入肝、脾、胃經。其寒性可清熱瀉火,甘鹹味可滋陰潤燥,且能軟堅散結,對於肝經濕熱、脾胃蘊熱導致的熱毒壅盛、咽喉腫痛、乳房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二、藥理作用:文蛤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軟堅散結、滋陰潤燥等功效。其富含的牛磺酸,更可促進肝臟排毒,降低血脂,保護心血管健康。

海蛤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海蛤湯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導致小便不利、腹痛、陰囊腫痛等症狀。防己在此處可協助清熱解毒,利水滲濕,幫助消解下焦濕熱,改善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症狀。
  2. 疏散風熱,通利水道:防己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協助海蛤湯疏散因濕熱鬱結而引起的風熱,同時利水通淋,促進濕熱排出,進一步改善水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防己在海蛤湯中的作用,是通過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和疏散風熱,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等病症的目的。

海蛤湯中含有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海蛤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淋、石淋、尿道澀痛等症,而木通能清熱利濕,通利水道,配合海蛤、滑石等藥物,有助於消除尿路炎症,通暢尿道,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木通除了利水通淋外,還兼具清熱解毒的功效。海蛤湯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例如甘草、黃芩等,木通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海蛤湯中加入百合,主要基於其清熱潤燥、寧心安神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海蛤湯主治熱病傷津、口渴煩躁、心煩不寐等症,百合能清熱潤燥,滋陰降火,緩解熱邪灼傷津液導致的口渴煩躁,同時也能寧心安神,改善心煩不寐的症狀。

此外,百合性甘微寒,與海蛤湯中其他藥物如海蛤、麥冬等相配伍,能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

海蛤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原因在於其清肺化痰、宣肺止咳之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擅長於宣肺解表,散風熱,並能利水消腫。其清熱解毒之效,能與海蛤、牡蠣等藥物協同作用,有效化解痰熱,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桑白皮還具有利尿消腫之功,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進一步減輕肺熱痰盛之症狀。

海蛤湯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鬱李仁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潤腸通便之效。海蛤湯主治痰熱咳嗽,而痰熱壅盛常伴有便祕,鬱李仁可助海蛤湯清熱化痰之餘,更能潤腸通便,使痰熱得以降伏。
  2. 利水消腫:鬱李仁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因痰熱壅盛導致水腫者,能起到輔助作用,進一步增強海蛤湯的療效。

總之,鬱李仁的加入,既能潤腸通便,又能利水消腫,與海蛤湯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海蛤湯為清熱化痰之經典方劑,方中含海蛤、杏仁、陳皮、茯苓等多種草藥,而加入牽牛子則是為了增強其瀉下與利水之功。牽牛子,又名黑丑、白丑,性寒味苦,歸肺、腎、大腸經,善於通利二便,能行氣滯、消積導滯,尤長於攻逐水飲,利尿消腫。對於因水濕停聚所導致的胸脹滿悶、小便不利等症狀,牽牛子有著獨特療效。在海蛤湯中,牽牛子配合其他草藥,不僅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化痰止咳效果,還能輔助排除體內過剩的水分,使患者體內的水液代謝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牽牛子力道較猛,使用時應注意劑量,以免過度瀉下傷及正氣。

海蛤湯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其組成精妙,旨在治療多種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喘息等症狀。其中,檳榔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性味辛、苦,溫而不燥,能行氣化痰,消積殺蟲。在海蛤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行氣功效,以促進氣機流通,化解因氣滯而生的痰飲,從而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此外,檳榔還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對於因寄生蟲引起的呼吸道問題亦有輔助療效。與其他藥材相配,檳榔在海蛤湯中扮演著調節氣機、增強方劑祛痰平喘能力的角色,是整個處方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治功效


海蛤湯主治功效分析

海蛤湯,一方劑名,其組成雖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如海蛤、木通、桑白皮等皆為利水消腫之要藥。綜觀各古籍記載,海蛤湯主要針對以下病症展現出其獨特的治療功效:

1. 水腫: * 病因:各文獻均提及海蛤湯能治「水腫」,尤其是「腳氣變成水腫」及「肢體腫滿」。水腫之成因,多因體內水液代謝失常,積聚於皮下組織所致。 * 治療原理:方中海蛤、防己、木通、桑白皮、鬱李仁、牽牛子、檳榔等皆具利水消腫之功。海蛤本身即為利水藥,可直達病所;防己祛風除濕,從根本上調整水液代謝;木通利尿通淋,引導水濕下行;桑白皮則可清肺降氣,使氣機調暢,有助於水液代謝的恢復;鬱李仁、牽牛子則可瀉下逐水,加強利水之效;檳榔則可消食健胃,防止水濕內停,輔助利水之效。諸藥合用,可將體內積聚的水液排出,從而達到消腫之目的。 * 應用: * 《聖濟總錄》提到,本方可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 《幼幼新書》則指出,本方可治「腫滿,大小便不利」。 * 《楊氏家藏方》和《活人事證方後集》皆強調本方可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 《本草綱目》亦提及本方可治「水腫發熱小便不通者」。

2. 小便不利: * 病因:小便不利,多因水濕停滯,影響膀胱氣化所致。 * 治療原理:方中木通、桑白皮、鬱李仁、牽牛子等藥,皆能利尿通淋,促進小便排出。其中木通善於開通水道,引導水濕下行;桑白皮能清肺氣,有助於氣機的宣發,使水液得以正常代謝;鬱李仁和牽牛子則可透過瀉下,導水下行,加強利尿之效。 * 應用: * 《聖濟總錄》提及,本方可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 * 《幼幼新書》提到本方可治「腫滿,大小便不利」。 * 《楊氏家藏方》和《活人事證方後集》均指出,本方可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3. 妊娠子淋: * 病因:妊娠子淋,多因妊娠期間氣血失調,濕熱下注,導致小便淋漓澀痛。 * 治療原理:方中海蛤利水消腫,木通清熱利尿,可導濕熱下行。 * 應用: *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海蛤湯可用於治療「妊娠子淋」。

4. 喘息: * 病因:喘息多因肺失宣降,氣機不利所致,水腫亦可加重喘息的症狀。 * 治療原理:方中桑白皮可清肺降氣,使肺氣宣暢,減輕喘息;同時利水消腫,可減輕因水腫引起的喘息。百合則可潤肺止咳,養陰清熱,有助於緩解喘息症狀。 * 應用: * 《聖濟總錄》提到,本方可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綜合分析: 海蛤湯的治療機理,主要通過利水消腫,通利小便,調暢氣機,從而達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妊娠子淋、喘息等病症的目的。此方並非單純的利水劑,而是兼顧了祛濕、調氣、清熱等多方面,使水液代謝恢復正常,達到「利水而不傷正」的治療效果。

各醫家雖在組方和用量上有所差異,但皆圍繞著「利水消腫」這一核心理念展開。其中,燈心、通草等藥物的加入,更是起到了輔助利尿、增強療效的作用。總之,海蛤湯作為經典方劑,其在治療水腫相關疾病方面的療效是毋庸置疑的。

傳統服藥法


海蛤1兩,紫菀(去苗土)1兩,遠志(去心)1兩,大戟半兩,木香半兩,防己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熱服。若取下惡水,即以白粥補之。
禁鹽一百二十日,兼不得服芫花、甘遂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腳氣病排尿困難心內膜炎尿道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海蛤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海蛤1兩,紫菀(去苗土)1兩,遠志(去心)1兩,大戟半兩,木香半兩,防己半兩。 主治:湧水。

海蛤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組成:海蛤半兩,木通(銼)半兩,豬苓(去黑皮)半兩,滑石(碎)1分,冬葵子(微炒)1分。 主治:妊娠子淋。

海蛤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海蛤1兩,澤瀉1兩,木豬苓(去皮)1兩,木通1兩,滑石1兩,桑白皮1兩,葵菜子1兩。 主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海蛤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張渙方。 組成:海蛤1兩,桑根白皮1兩,漢防己半兩,白朮(炮)半兩,赤茯苓半兩,甜葶藶(隔紙炒紫色)1分,川朴消1分,木豬苓(去黑皮)1分。 主治:小兒腫滿,大小便不利。

海蛤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海蛤1兩,澤漆葉(新者)1兩,防己1兩,木通(銼)1兩,百合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半,鬱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牽牛子(炒)半兩,檳榔(銼)半兩。 主治:腳氣變成水腫,小便不通,喘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