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散

SANG P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10%
小腸經 9%
心經 8%
胃經 7%
膽經 7%
肺經 6%
腎經 6%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桑皮散中包含桑白皮,乃因其藥性寒涼,善於清肺熱、利水消腫。

桑白皮入肺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適用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者。同時,其亦能利水滲濕,對濕熱蘊結、水腫脹滿等症有療效。

此外,桑白皮亦有解毒之功,能解熱毒、消腫毒,對於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等症亦有一定的療效。因此,桑白皮在桑皮散中擔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角色,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整體療效。

桑皮散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便潤腸,利水消腫: 桑皮散主治水腫,而鬱李仁性滑潤,可潤腸通便,利水消腫。其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水液代謝,幫助排出體內積水,達到消腫之效。
  2. 配合桑皮,疏散風熱: 桑皮散中桑皮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鬱李仁則有疏散風熱之功。二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清熱利濕,消除水腫。

總體而言,鬱李仁在桑皮散中發揮着通便潤腸,利水消腫和疏散風熱的作用,與桑皮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效。

桑皮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燥濕:桑皮散以清熱利濕為主,而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燥濕的功效,能輔助桑皮清熱利濕,並健脾利水,避免單純利濕傷脾。
  2. 合桑皮清熱解毒之功:桑皮性寒味苦,善於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赤茯苓性平味甘,可中和桑皮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性過寒而傷正氣。

因此,赤茯苓的加入,既能增強桑皮散利水滲濕的功效,又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全面。

桑皮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桑皮散以清熱利濕為主,但若肝氣鬱結,則會影響脾胃運化,加重濕邪。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止瀉的功效,能幫助肝氣疏泄,使脾胃運化正常,利於濕邪的排出。
  2. 行氣止痛: 桑皮散治療的濕熱證,常伴有腹痛、脹痛等症狀。木香能行氣止痛,緩解濕熱引起的疼痛,使患者症狀得到更快的緩解。

桑皮散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桑皮散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而防己味苦寒,具有祛風止痛、解表散熱之功,可協同桑皮等藥材,增強疏風散熱的效果,緩解頭痛、發熱等症狀。
  2. 利水消腫:防己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輔助桑皮清熱利溼,緩解因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減輕水腫,改善身體不適。

總而言之,防己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桑皮散的祛風止痛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利水消腫的功效,使方劑更加完善,治療效果更佳。

桑皮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桑皮散主治風熱感冒,兼有風熱上攻,頭昏腦脹,咽喉腫痛等症狀。加入大腹皮可清熱利水,消散熱毒,緩解頭昏腦脹、咽喉腫痛等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2. 調和藥性:桑皮散中藥材性偏涼,如桑白皮、地骨皮等。大腹皮性寒,但偏平和,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桑皮散中加入輕粉,乃取其瀉熱解毒之效。

桑皮散主治風熱上攻,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輕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功效。其能清泄肺熱、腸熱,並能解毒散結,與桑皮、連翹等藥物共同作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故將輕粉列入方中。

桑皮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桑皮散主治風熱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木通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能有效排除體內濕熱,配合桑皮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感冒咳嗽的目的。
  2. 通經活絡:木通亦有通經活絡之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咽喉部位的炎症反應,加強桑皮散整體的療效。

總而言之,木通在桑皮散中,不僅能利水消腫,更能通經活絡,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感冒咳嗽的效果。

桑皮散方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桑皮散主治風熱上攻,肺氣壅盛所致的咳嗽,若患者伴有肝氣鬱結、胸悶氣逆,甚至嘔吐等症狀,檳榔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緩解患者不適,提高療效。
  2.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檳榔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風熱咳嗽兼有痰熱者,可以配合桑皮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的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因此,桑皮散方中加入檳榔,可謂是多方面考量,既能緩解肝氣鬱結,又能清熱解毒,使整體方劑更具針對性和療效。

桑皮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消食化滯: 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有助於桑皮散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作用。

二、 配合桑皮,增強清熱利濕效果: 桑皮性寒,善於清肺熱、利濕熱,而青皮則能促進水液代謝,利濕化痰,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了桑皮散的清熱利濕效果。

因此,青皮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肝氣鬱結,更能增強桑皮散的療效,使之更能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濕熱蘊蒸等症狀。

主治功效


桑皮散,又名桑白皮散,是中醫中藥常用的一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發作,雙腳腫脹,小便赤黃疼痛,腹部兩側脹滿,呼吸急促,坐臥不安等症狀。其組成為:桑白皮、鬱李仁、赤茯苓、木香、防己、大腹皮、輕粉、木通、檳榔、青皮等。

桑白皮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等功效。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功效。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等功效。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等功效。輕粉具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等功效。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等功效。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等功效。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等功效。

桑皮散各味中藥組成配伍具有協同作用,可以起到利水消腫、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腳氣病發作的各種症狀。

桑皮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每次3-5克,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桑皮散中含有輕粉,輕粉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桑皮散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發作,雙腳腫脹,小便赤黃疼痛,腹部兩側脹滿,呼吸急促,坐臥不安等症狀。桑皮散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功效。桑皮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每次3-5克,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桑皮散中含有輕粉,輕粉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傳統服藥法


腦荷1分,北桔梗1分,川芎1分,防風1分,桑白皮(炒)1分,黃芩1分,北前胡1分,柴胡1分,紫蘇1分,赤茯苓1分,枳殼(制)1分,甘草(炙)1分半。
上銼細。
每服3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皮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皮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普濟。 組成:桑皮。 主治:馬齧人,陰囊脫出者。

桑皮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桑白皮(新者)1兩,苦參半兩,槐花半兩,天花粉(曬)半兩。 主治:瘡口有熱,攻焮作痛,赤爛淫汁。

桑皮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桑白皮1錢,鬱李仁1錢,赤茯苓2錢,木香5分,防己5分,大腹皮5分,蘇子7分半,木通7分半,檳榔7分半,青皮7分半。 主治:腳氣感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卧不得。

桑皮散, 出處:《直指》卷八。 組成:腦荷1分,北桔梗1分,川芎1分,防風1分,桑白皮(炒)1分,黃芩1分,北前胡1分,柴胡1分,紫蘇1分,赤茯苓1分,枳殼(制)1分,甘草(炙)1分半。 主治:上焦有熱,壅血腥悶,嗽聲連並,氣不得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