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散

FENG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膀胱經 9%
腎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2

方劑組成解釋

楓香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楓香散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而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能潤肺止咳,與方中其他潤肺止咳藥物如桑白皮、杏仁等相輔相成,加強潤肺止咳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楓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功效。楓香散中多含有辛溫燥烈之品,容易耗傷津液,而甘草則能補脾益氣,生津潤燥,起到緩解藥物燥烈之性的作用。

此外,甘草還能調和諸藥,使藥性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因此,甘草在楓香散中起到重要的輔佐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減少副作用。

楓香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楓香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可有效緩解風邪上擾所致的頭風痛、眩暈等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麻還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楓香散中加入天麻,可加強其祛風止痛的功效,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因此,楓香散中加入天麻,可起到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楓香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 楓香散主治風寒濕痹,而防風性溫,善於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其辛溫之性可助楓香散溫經散寒,驅散外邪,達到疏風解表之效。
  2. 止痛止癢: 防風具止痛止癢之效,可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皮膚瘙癢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整體的療效。

總體而言,防風在楓香散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楓香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通鼻竅: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的功效。楓香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束肺,鼻塞流涕等症,細辛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使鼻通氣暢。
  2. 助藥力,增強療效:細辛性溫,可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增強療效。楓香散中包含一些寒涼藥物,如薄荷、荊芥等,細辛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楓香散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 疏風清熱,通竅止痛 的功效。

蔓荊子性味辛溫,入肝、肺經,擅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對於因風熱上擾導致的頭痛、眩暈、鼻塞、目赤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楓香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加入蔓荊子,一方面可以 緩解風熱上擾的頭部不適,另一方面也 有助於散風解表,促進邪氣外散,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楓香散中加入菊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疏散風熱,消腫止痛。楓香散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菊花可輔助藥物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楓香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楓香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可有效驅散寒濕,緩解皮膚瘙癢,改善風疹、濕疹等症狀。
  2.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楓香散中還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材,如當歸、赤芍等。羌活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進一步消散風寒濕邪,加速皮膚病症的康復。

楓香散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楓香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升麻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宣散外邪,清熱解毒,緩解感冒引起的症狀。
  2. 升陽舉陷,利氣行水: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提振氣機,利氣行水,幫助體內濕熱之氣散發,進一步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有助於促進痰液排出。

楓香散中使用藁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楓香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瘡瘍等症。藁本性溫,具有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皮膚瘙癢和疼痛。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楓香散中,藁本還可以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楓香散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白癬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效。楓香散主治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白癬皮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祛風止癢作用,緩解瘙癢症狀,改善風濕痺痛。
  2. 殺蟲止癢:白癬皮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因蟲咬或其他因素導致的皮膚瘙癢,白癬皮的加入可有效殺滅蟲體,消除瘙癢感,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總之,白癬皮在楓香散中起到了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使方劑的療效更顯著。

楓香散中加入荷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利濕: 荷葉性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之功效。楓香散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濕熱內蘊等病症,荷葉可清熱解毒,利濕消腫,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宣散風熱: 荷葉還能宣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所引起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楓香散中加入荷葉,可以促進散風熱,加快病程恢復。

楓香散中加入紫菀,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功效:

  1. 潤肺止咳: 紫菀味辛、甘,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宣肺等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咳痰、痰粘難咯等症狀。楓香散多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紫菀有助於緩解肺氣不暢,促進痰液排出,提高止咳效果。
  2. 散寒止痛: 紫菀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胸痛、腹痛等症狀。楓香散中加入紫菀,可以增強其散寒止痛的效果,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楓香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楓香散主治風熱感冒、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等症狀,而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能有效降低體內熱度,緩解咽喉腫痛及咳嗽等症狀。

2. 燥濕解毒: 石膏還具有燥濕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促進體液代謝,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咳嗽痰黃、口苦口渴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

綜上所述,石膏在楓香散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效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各種症狀。

楓香散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其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食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疏肝理氣,改善胸悶氣滯。
  2. 降氣止嘔:枳實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胃氣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對於因食積、痰熱等因素導致的嘔吐,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楓香散」介紹

中藥方劑「楓香散」,主要成分是:川貝母、甘草、天麻、防風、細辛、蔓荊子、菊花、羌活、升麻、藁本、白癬皮、荷葉、紫菀、石膏、枳實。

主治功效:肺臟風毒壅盛,皮膚和麪部生出像是針刺的小瘡,或者像芝麻豆,劇烈瘙癢,搔抓後變紅疼痛,或者破壞成瘡。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流感、風寒感冒等病症,以及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等症狀。此外,它還可以治療頭面諸風疾,如頭痛、眩暈、目赤、耳鳴等;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高,以及風濕痹痛等症。另外,蔓荊子也可用於治療肝腎虛損的夜盲及弱視。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菊花的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黃酮、芳香油、揮發油和菊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其中發散風寒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巔頂疼痛等症狀;發汗解表則適合風熱感冒、喉痹、咳嗽、流感等症狀;祛風除濕主要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而活絡止痛則可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等症狀。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腎二經,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 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它可以治療濕熱瘡毒、瘡癤、疥癬等皮膚疾病,此外,它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口腔潰瘍、熱淋濕病、痢疾等熱毒火熱所致的疾病。

  • 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荷葉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瘀血腫痛、瘡瘍腫痛、水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紫菀中含有紫菀苷、紫菀酸等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分解痰液,幫助排出痰液,而且能夠使氣道平滑肌鬆弛,抑制黏液分泌,以此緩解咳嗽及喘息。紫菀具有降氣的作用,可以幫助減輕因氣滯引起的疼痛、胸悶、脹痛等症狀。紫菀性味苦、辛、平,歸肺、腎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紫菀 glycosides 與 saponins 等成分,可舒張氣管、減少黏液分泌、鎮靜呼吸道痙攣,緩解因感冒、氣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

傳統服藥法


楓香脂、大黃、輕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
生油調稀,搽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臟風毒壅滯,導致皮膚及面上出現皶皰、麻豆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其他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本方。

相同名稱方劑


楓香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楓香脂、大黃、輕粉各等分。 主治:諸風毒瘡,發癢,白屑起。

楓香散,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楓香半兩,景天花半兩,薺苨半兩,貝母(煨令微黃)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天麻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細辛半兩,蔓荊子半兩,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川升麻半兩,藁本半兩,白鮮皮半兩,荷葉半兩,紫菀(洗去苗土)半兩,石膏(細研)半兩,枳實(麸炒,炙微黃)半兩。 主治:肺臟風毒壅滯,皮膚及面上皶皰,或如麻豆,苦癢,搔之即赤痛,或破爲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