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順正氣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涕、咳嗽氣喘等,麻黃可解表散寒,宣肺透邪,使邪外出,恢復正氣。
- 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調順正氣散中其他藥物如杏仁、甘草等,也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與麻黃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
總之,麻黃在調順正氣散中,是根據其藥性及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外感風寒之目的。
「調順正氣散」中包含「羌活」,其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驅散寒邪,恢復正氣,達到止痛的目的。
- 疏風解表:羌活入肺經,能疏散風邪,解表散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鼻塞等症狀,羌活能起到解表發汗,宣通經絡的作用,恢復體表正氣,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在「調順正氣散」中加入羌活,可以發揮其祛風散寒、疏風解表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起到調順正氣,祛除病邪的作用。
調順正氣散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潤肺止咳,宣肺化痰: 紫菀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化痰之功效。對於因肺氣虛弱、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紫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補氣益肺,固護正氣: 紫菀性溫,又能補氣益肺,有助於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
因此,紫菀在調順正氣散中,既能幫助清熱化痰,又能補氣益肺,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調順正氣,改善肺部疾病的作用。
調順正氣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燥熱而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清熱化痰,緩解呼吸道不適。
- 宣肺利氣,和中降逆: 川貝母能宣肺利氣,有助於暢通肺氣,緩解氣逆、胸悶等症狀。同時,其亦具有和中降逆的功效,能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進一步促進肺氣的運行,有利於整體正氣的調和。
調順正氣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調順正氣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疾病,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和瘙癢。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防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例如,防風與白芷、蒼朮等藥材配合,可以加強祛風散寒的效果;與荊芥、薄荷等藥材配合,可以增強止癢的效果。
「調順正氣散」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它可以開宣肺氣,使肺氣通暢,並能化痰止咳,改善咽喉腫痛,這對於正氣不足、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咽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二、引藥入肺:桔梗具有引藥入肺的功效,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肺部,加強其療效。這對於肺氣不足、痰阻肺絡等症狀,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藥物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調順正氣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歸肺、肝經。其清熱解毒功效可針對外感風熱、發熱頭疼、目赤腫痛等症狀;而平肝明目之效則可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問題。
因此,調順正氣散中加入菊花,旨在通過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達到調節正氣、疏風散熱、改善視力等目的。
調順正氣散中包含藁本,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疏風解表: 藁本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藁本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祛風濕止痛: 藁本亦具祛風濕之功效,可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病症。
因此,在調順正氣散中加入藁本,可有效發揮其疏風解表、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調和正氣、祛邪止痛的療效。
調順正氣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入肝經,善於祛風濕止痛。方劑中若涉及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獨活可發揮重要作用,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 通絡活血: 獨活亦具通絡活血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獨活可起到疏通經絡,恢復氣血流通的作用。
調順正氣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行氣,疏通經絡: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昏頭痛、肢體麻木等。
- 升陽舉陷,扶正祛邪: 川芎能升舉陽氣,扶助正氣,對於氣虛、陽虛所致的症狀,如面色蒼白、精神不振、體倦乏力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川芎在調順正氣散中,可起到活血行氣、疏通經絡、升陽舉陷、扶正祛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調理氣血、調順正氣的效果。
調順正氣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多種中藥材配伍,藥性可能偏寒涼或溫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減少副作用。
-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等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方劑的補益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順正氣散 」
中藥方劑「 調順正氣散 」是一個複方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這些中藥材包括麻黃、羌活、紫菀、川貝母、防風、桔梗、菊花、藁本、獨活、川芎、甘草等。這些中藥材各有其獨特的功效,組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川貝母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獨活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獨活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總結
中藥方劑「 調順正氣散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該方劑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1分,羌活1分,紫苑1分,貝母(去心)1分,防風(去叉)1分,桔梗1分,菊花1分,藁本1分,獨活1分,川芎1分,甘草3銖。
若覺大府秘熱,加升麻。
上為細末。
每服2錢8分,水1盞,煎取7分,食後去滓服。大腑不秘熱,只可非時吃3-5口,不要任性吃,令過劑,酌量臟腑進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期使用,若症狀較重,可配合其他解表藥物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調順正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引《護命方》。 組成:麻黃(去根節)1分,羌活1分,紫苑1分,貝母(去心)1分,防風(去叉)1分,桔梗1分,菊花1分,藁本1分,獨活1分,川芎1分,甘草3铢。 主治:寒風所中,吃透風氣散子後,覺上焦有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