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心酒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奇方類編》(吳世昌)及《經驗良方全集》(姚俊)所載,補心酒方主治「怔忡,心神不寧」。此方以滋陰養血、寧心安神為治法,其治療原理可從組成藥物功效分析如下:
藥物組成及功效分析:
補心酒方中,核心藥物皆為滋陰養心之品。
**麥冬(去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除煩之功效。去心後,減輕其寒性,更利於養心。其潤肺之功,亦可間接舒緩因肺失宣降而導致的心神不安。
**柏子仁(去油):**味甘、苦,性平。歸心、肺經。具有滋陰潤燥、寧心安神之功效。去油後,可減輕其膩滯之性,提高藥效。柏子仁潤養心肺,尤其擅長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白茯神:**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利濕之功效。茯神能滲透心脾,使心氣平和,進而緩解心神不寧。
**當歸身:**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當歸養血,血足則心安,並能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心神不寧。
**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具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之功效。龍眼肉甘溫補益,能補益心脾之氣血,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滋陰、清熱生津之功效。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養血,能緩解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心神不寧。
整體治療原理:
補心酒方以「無灰酒」為引,將諸藥材浸泡或煮沸,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於酒中,更容易吸收。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血、寧心安神的功效。方中藥物協同作用,從根本上調理臟腑功能失衡,達到治療「怔忡,心神不寧」的目的。 藥物搭配,寒熱溫平兼顧,避免單一藥物作用過於強烈,使治療更為平和穩健。 其中,滋陰藥物比例較高,針對陰虛證型的心神不寧尤為有效。
總而言之,補心酒方通過滋養心血、寧靜心神,從根本上解決心神不寧的問題,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麥冬(去心)2兩,柏子仁(去油)1兩,白茯神1兩,當歸身1兩,龍眼肉1兩,生地1兩5錢。
盛絹袋,入無灰酒10斤,壇內浸7日用,連壇煮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過量使用: 藥酒雖然有益,但過量飲用可能導致肝腎負擔,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30-50ml。
- 孕婦禁用: 因為某些成分如當歸和生地黃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故孕婦應禁止使用。
- 對酒過敏者: 若個人對酒精過敏或存在其他酒精相關疾病(如肝臟疾病等),應避免使用。
- 特殊疾病患者: 患有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患者,在飲用前請諮詢醫生意見。
- 儲存條件: 藥酒需密封保存且避免陽光直射,以保證效果和安全性。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心酒,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麥冬(去心)2兩,柏子仁(去油)1兩,白茯神1兩,當歸身1兩,龍眼肉1兩,生地1兩5錢。 主治:怔忡,心神不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