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細辛八味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該方以細辛配伍其他藥物,旨在溫散寒邪,通利氣血,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細辛入肺經,可溫肺散寒,通鼻竅;入腎經,可溫腎陽,止寒痛。因此,在細辛八味湯中,細辛是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細辛八味湯主治風寒濕邪阻肺,症見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喘促等。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能有效祛除濕邪,化解痰飲,緩解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和解脾胃: 半夏還能和解脾胃,緩解因濕邪阻滯脾胃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細辛八味湯中加入半夏,可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烈傷陰,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通陽化氣: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效,能溫暖脾胃,改善陽氣不足,緩解細辛八味湯中細辛、川芎等寒涼藥物的寒性,使藥力更溫和,避免過寒傷陽。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因寒邪凝滯導致的四肢厥冷、脈象沉緊等症狀,與細辛、白芷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驅寒通絡、溫經止痛的效果。
因此,桂枝在細辛八味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又能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治療目的。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止咳: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效。細辛八味湯主治肺氣壅塞、咳喘痰多,桑白皮有助於宣通肺氣,化解痰飲,止咳平喘。
- 利水滲濕:桑白皮亦可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因肺氣壅塞所致的痰飲積聚,進一步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總而言之,桑白皮在細辛八味湯中發揮宣肺止咳、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肺氣壅塞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病症。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助細辛驅寒: 細辛性溫,擅長溫經散寒,但力量較弱。乾薑性溫,辛熱,可溫中散寒,助細辛驅除寒邪,增強其溫經散寒之力,使得寒邪更易被驅散。
-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 細辛八味湯中其他藥物多屬寒涼,若無乾薑,藥性偏寒,易傷陽氣,而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使藥性更平和,利於患者接受。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 細辛八味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使藥效更佳。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細辛八味湯中含有溫熱性藥物,如細辛、川芎等。當歸性微溫,與其他藥物配合,能起到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更加溫和地治療寒凝血瘀之症。同時,當歸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細辛八味湯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通便,散結止痛: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細辛八味湯主治熱毒壅滯,腸胃積滯所致的腹痛、便祕、腹脹等症,芒硝能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緩解腸道積滯,消除疼痛。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細辛八味湯中其他藥物如細辛、羌活等具有升散之性,芒硝則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促進藥物深入病竈,增強療效。同時,芒硝的鹹寒之性,也能抑制細辛等藥物的辛溫之性,使其不至於燥烈傷陰。
細辛八味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細辛八味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束肺、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杏仁可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 潤肺化痰: 杏仁還具潤肺化痰之功效。細辛八味湯中加入杏仁,能協同其他藥物,潤澤肺燥,化解痰液,使咳嗽症狀減輕,呼吸通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細辛八味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即因痰飲停聚,長期咳嗽不癒,甚而影響水液代謝,形成水氣病。其症狀特點如下:
- 咳嗽劇烈且持續:無論四季晝夜,咳嗽不止,遇觸發因素(如冷空氣、異味)則加重,嚴重時雙眼突出、氣息欲斷。
- 痰飲壅盛:大量吐痰,包含稀涎、泡沫痰,甚至涕淚俱出。
- 氣機上逆:喘息急促、肩息(聳肩呼吸),無法平臥,晨起眼瞼浮腫。
- 水液代謝失調:汗出異常,大小便不利,顯示水飲內停、三焦氣化失常。
此證屬「寒飲內停,肺氣壅滯」,病機核心為陽虛水飲上犯,凌心射肺,兼有氣滯血瘀及痰凝。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分析
- 細辛(5兩):辛溫走竄,散寒化飲,通竅止痛,為少陰經引經藥,能深入臟腑祛除沉寒痼冷。
- 半夏(5兩):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專攻痰飲停聚。
- 桂心(5兩):溫陽通脈,助膀胱氣化以利水,兼平衝降逆。
- 桑白皮(5兩):瀉肺行水,止咳平喘,針對水飲上泛之眼腫、肩息。
- 乾薑(4兩):溫中散寒,助細辛、桂心振奮脾腎之陽,化飲之源。
- 當歸(4兩):養血活血,防溫燥藥物耗傷陰血,兼治久病入絡。
- 芒消(6兩):瀉下通便,逐水飲從二便而出,緩解大小便不利。
- 杏仁(6合):宣肺降氣,止咳化痰,與芒消一宣一降,調暢氣機。
2. 配伍邏輯
- 溫陽化飲為主:細辛、乾薑、桂心三藥協同,溫通三焦陽氣,破除寒飲痼結(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法)。
- 痰水並治:半夏燥痰,桑白皮瀉水,芒消逐飲,分消痰飲之邪。
- 調氣活血為輔:杏仁降肺氣,當歸和血脈,標本兼顧。
3. 治療原理
- 直攻病所:通過溫陽散寒、瀉肺逐飲,解除痰飲壅肺之喘咳。
- 給邪出路:痰飲從吐(半夏催吐)、汗(桂心發汗)、二便(芒消通利)多渠道排出。
- 防病傳變:當歸養血防燥藥傷正,杏仁宣肺防氣機壅滯,阻斷「久嗽成水」之病理進程。
總結:本方針對寒飲重證,以「溫化為本,峻逐為標」,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思路,後續丸劑(經3-4日後服用)當為鞏固療效、緩圖其本之法。
傳統服藥法
細辛5兩,半夏(洗)5兩,桂心5兩,桑白皮5兩,乾薑4兩,當歸4兩,芒消6兩,杏仁6合(去尖兩仁者,研)。
上切。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芒消。分3次溫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當得快利,後好將息。經3-4日,合丸服之。
忌生蔥、生菜、羊肉、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芒硝,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細辛八味湯, 出處:《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細辛5兩,半夏(洗)5兩,桂心5兩,桑白皮5兩,乾薑4兩,當歸4兩,芒消6兩,杏仁6合(去尖兩仁者,研)。 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洟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