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茯苓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五子十皮湯用於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茯苓皮有助於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腎虛水腫的症狀。
- 健脾益氣: 茯苓皮還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腎虛導致的脾胃虛弱,提高機體抵抗力。五子十皮湯中常與補腎藥物搭配使用,茯苓皮的健脾作用可以更好地配合補腎藥物,提高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草果,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助藥力行: 五子十皮湯以溫補腎陽、固精縮尿為主,草果味辛性溫,可溫中散寒,助藥力行,使藥效更易發揮,更有效地溫補腎陽。
- 理氣消積,助消化: 五子十皮湯中包含多種滋補藥材,草果加入有助於理氣消積,促進消化吸收,避免藥材滋膩,更利於藥效發揮。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五子十皮湯主治血熱瘀阻所致的癥瘕積聚、腹痛、便祕等症,牡丹皮可以清熱涼血,消除血熱瘀阻,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利於癥瘕消散。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五子十皮湯中其他藥材如桃仁、紅花、當歸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的作用,牡丹皮與之配合,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胃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胃散寒之效。五子十皮湯中以滋補腎陽為主,但亦有寒涼藥材,如生地黃、熟地黃等。生薑加入其中,可緩解藥性寒涼,避免傷及脾胃,達到溫補腎陽而不傷脾胃的功效。
二、 調和藥性: 生薑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五子十皮湯中藥材眾多,性味各異,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其相互協調,發揮最佳療效的作用。
五子十皮湯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消腫: 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五子十皮湯主治水腫,大腹皮可以幫助利水消腫,解除水濕阻滯,改善水腫症狀。
- 行氣止痛: 大腹皮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緩解疼痛。五子十皮湯中其他藥物如澤瀉、茯苓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但可能會導致氣機阻滯,大腹皮加入可以幫助行氣止痛,避免藥物副作用。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癢之效。五子十皮湯主治虛火上炎、陰虛燥熱所致的諸症,而地骨皮能有效清解體內虛火,並抑制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達到涼血解毒、改善皮膚問題的目的。
-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五子十皮湯中其他藥物如龜板、鱉甲等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而地骨皮則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能補益腎陰,又能清熱解毒,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脾益氣: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功效。五子十皮湯旨在補腎固精,但脾胃虛弱會影響藥物吸收,加入木瓜可助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提高療效。
- 行氣消導: 木瓜亦具行氣消導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氣虛所致的氣滯血瘀。五子十皮湯中多以溫補藥材組成,加入木瓜可緩解溫補之性,避免燥熱之弊,使藥效更柔和。
五子十皮湯是一個在中醫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方劑,其組成包含多種藥材,其中木通是核心成分之一。木通,具有通利大小腸文的功效,主要作用於泌尿系統,對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有顯著效果。在五子十皮湯中,木通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利尿功能,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達到消腫的目的。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阻滯所引起的症狀,如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及腫脹等,木通的適當配合使得整體方劑具備了更好的療效。此外,木通還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增強整體的藥效,提升治療效果。在中醫治療過程中,強調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木通在這一方劑中的存在不僅提升了清熱利尿的效果,更是多種成分協同發揮作用的示範,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的精髓。
五子十皮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與腎虛相關的症狀,尤其是男性的生殖健康問題。在此方劑中,五加皮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義。五加皮,作為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補腎益精、強筋骨的功效,能夠加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它含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如皁苷、黃酮等,這些成分不僅能提升免疫力,還能改善血液循環,從而增強腎功能。
此外,五加皮還可促進氣血的調和,減少疲勞感,對於臨牀中常見的精力不足及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當與其他藥材如枸杞子、覆盆子等搭配時,能形成 synergistic effect,進一步增強對腎虛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的治療能力。在五子十皮湯中,五加皮的作用正是提升方劑整體的效果,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五子十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五子十皮湯藥性偏寒,而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
二、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血、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材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腎虛、陽痿等病症。
總而言之,甘草在五子十皮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調節藥性,還增強藥效,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五子十皮湯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主要由五子(如枸杞子、芝麻子等)和十種藥材的皮組成,其中車前子是其重要成分之一。車前子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中,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明目通淋的功效。這使得車前子在五子十皮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有效地促進腎臟功能,增強尿液排出,從而起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此外,車前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特性,對於改善腸胃功能、緩解便祕也有幫助。這種多重效果相輔相成,使得五子十皮湯在治療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時,尤為受到重視。整體而言,車前子的獨特性質使其成為本方劑不可或缺的部分,實現全方位的療效,助益患者的健康。
五子十皮湯中包含葶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宣肺利水,降氣消腫之功效。對於水腫、胸悶、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可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疏通水道、消除水腫的效果。
- 潤腸通便:葶藶子還能潤腸通便,對於便祕、腸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搭配其他藥材,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廢物,改善便祕問題。
五子十皮湯中包含紫蘇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潤燥止咳: 紫蘇子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潤肺止咳的功效。五子十皮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而腎虛常伴隨着肺氣虛弱、容易受寒,紫蘇子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風寒,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五子十皮湯中其他藥材,如菟絲子、覆盆子等,大多偏於補腎固精,而紫蘇子則能協調藥性,幫助藥效更好地發揮。紫蘇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夠全面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五子十皮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這是因為菟蕬子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菟蕬子,又名菟絲子,具備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陰虛火旺、視力模糊等症狀。在五子十皮湯中,菟蕬子的補腎作用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對於那些因肝腎不足導致的各類病症。
此外,菟蕬子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對於調理身體有著顯著的幫助。它還能配合其他藥材的藥性,相輔相成,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五子十皮湯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虛而引起的病症,而菟蕬子以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正好契合方劑的主旨,使其更加有效。因此,菟蕬子在此方劑中的應用,無疑是為了增強其治療效果和全面調理的能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子十皮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蠱脹,氣虛中滿,單腹脹」,乃針對水濕停聚、氣機壅滯所致腹脹重症。古稱「蠱脹」,多屬肝脾失調,水液輸布失常,積聚腹中成脹;「氣虛中滿」則為本虛標實,脾虛失運而氣滯濕阻;「單腹脹」即腹部膨大如鼓,四肢消瘦,類似於今之肝硬化腹水等症。本方重在通利三焦、分消水濕,兼調氣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十皮」配伍分析
- 行氣利水: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為核心,分消中上二焦水濕。大腹皮下氣寬中,茯苓皮健脾滲濕,生薑皮辛散水氣,《醫宗金鑒》謂:「皮者走皮,專行肌表之水」。
- 清熱涼血:牡丹皮、地骨皮清血分伏熱,防濕鬱化火傷陰,契合「蠱脹」久病易夾熱之病機。
- 通絡祛風:五加皮、木瓜皮祛風濕、通經絡,針對水濕流注肢節之腫脹。
- 特殊皮類運用:
- 木通皮(或為川木通之皮)導濕熱從小便出,強化利水。
- 草果皮(草果之外殼)溫脾燥濕,破除中焦濕濁。
- 甘草皮取其緩和藥性,協調諸藥。
(二)「五子」配伍分析
- 降氣行水:
- 大腹子(檳榔)破氣逐水,與大腹皮協同攻逐腹中水氣。
- 紫蘇子降肺氣以通調水道,葶藶子瀉肺行水,針對水氣上迫肺系之喘滿。
- 補瀉兼施:
- 車前子利水清熱,導濕從小便出。
- 菟絲子補腎固精,防利水過甚傷正,暗合「氣虛中滿」需顧本之旨。
(三)整體治療邏輯
- 三焦分消:
- 上焦宣肺(紫蘇子、生薑皮)→ 中焦運脾(草果皮、茯苓皮)→ 下焦利水(車前子、木通皮)。
- 氣血水同調:
- 氣滯用大腹子、大腹皮;
- 血瘀用牡丹皮;
- 水停集眾皮類與子類藥協力滲利。
- 標本兼顧:
- 攻邪為主(十皮配五子),佐以菟絲子固本,燈心草引藥下行,空心服以利藥力直達病所。
三、可能適用之現代病症
此方組方峻猛,傳統用於頑固性腹水(如肝硬化、腎病性水腫)屬「氣滯水停」證者,然須辨明虛實夾雜程度。其「皮類」配伍獨特,體現中醫「以皮行皮」之象思維,現代或可探究其對腹腔微循環及淋巴回流之影響。
傳統服藥法
茯苓皮1錢,草果皮1錢,牡丹皮1錢,生薑皮1錢,大腹皮1錢,地骨皮1錢,木瓜皮1錢,木通皮1錢,五加皮1錢,甘草皮5分,大腹子1錢2分,車前子1錢2分,葶藶子1錢2分,紫蘇子1錢2分,菟絲子1錢2分。
加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行氣消脹、化痰利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蠱脹、氣虛中滿、單腹脹等症。
- 本方中的茯苓皮、草果、牡丹皮、生薑、大腹皮、地骨皮、木瓜、木通、五加皮、甘草、車前子、葶藶子、紫蘇子、菟蕬子等中藥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一般人群均可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過多的患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多喝水,以免引起脫水。
- 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壓,以免發生低血壓。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子十皮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茯苓皮1錢,草果皮1錢,牡丹皮1錢,生薑皮1錢,大腹皮1錢,地骨皮1錢,木瓜皮1錢,木通皮1錢,五加皮1錢,甘草皮5分,大腹子1錢2分,車前子1錢2分,葶藶子1錢2分,紫蘇子1錢2分,菟絲子1錢2分。 主治:一切蠱脹,氣虛中滿,單腹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