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散

QIN J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7%
肝經 10%
膽經 10%
大腸經 7%
心經 5%
脾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肺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散以「秦艽」為名,自然以「秦艽」為主要藥材。此乃因秦艽性苦寒,擅長 疏散風熱、除濕止痛。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防風、羌活等,亦具疏風散寒之效,與秦艽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表、祛風止痛之功。因此,以「秦艽」為名,既指明方劑主要藥材,亦突顯其功效主旨,充分體現中醫命名之精準與概括。

秦艽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柴胡性微寒,味苦,善於疏解肝氣鬱結,調暢氣機。秦艽散中加入柴胡,可幫助疏解肝鬱,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因肝氣不舒所引起的肌肉筋骨疼痛。
  2. 配合秦艽,增強療效:秦艽性寒,味苦,善於祛風濕、止疼痛。柴胡則能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秦艽藥力的發揮,使藥效更加顯著。兩藥相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祛風止痛的功效。

秦艽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而風寒濕邪易傷肺,導致咳嗽。川貝母的加入,可緩解肺熱,化解痰液,起到止咳潤肺的作用。
  2. 解毒消腫: 川貝母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秦艽散中,秦艽性苦寒,可祛風濕止痛,但亦可傷津耗氣。川貝母的加入,可中和秦艽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同時亦可解毒消腫,防止藥物毒性。

秦艽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氣,引藥下行: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氣、開宣壅塞之功效。秦艽散治療風寒濕痹,常伴有胸悶氣短、痰濕壅肺等症狀。桔梗可宣肺利氣,使藥物下行,更有效地疏散風寒濕邪,達到治療目的。
  • 引導藥力達病所:秦艽散以秦艽、防風、獨活等藥物祛風除濕,但這些藥物多性偏寒涼,容易滯留於上焦,影響藥力下達病所。桔梗能引藥下行,引導藥力到達關節部位,更有效地祛風除濕,緩解疼痛。

總之,秦艽散中加入桔梗,可有效宣肺利氣,引藥下行,提高藥效,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效果。

秦艽散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痹,兼有咳嗽、喘息等症。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可與秦艽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祛除風寒濕邪,改善呼吸道症狀。
  2. 促進藥力透達:麻黃辛溫發散,可引藥物上行,促進其他藥物直達病所。秦艽散中其他藥物如秦艽、獨活等,多具有祛風濕、止痛之效,麻黃的加入可使藥力透達更深,提高療效。

秦艽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痹,但藥性偏寒,易傷脾胃。陳皮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緩解秦艽散的寒性,使藥力更易到達脾胃,增強藥效。
  2. 行氣止痛,促進藥物吸收:秦艽散中,秦艽、防風等藥性偏於疏散風寒,但陳皮行氣止痛,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提升療效。

秦艽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秦艽性寒,擅長祛風濕,但寒性較烈,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緩和秦艽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二、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緩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它與秦艽同用,可以增強秦艽祛風濕的功效,並減少其副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秦艽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 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痹,常伴有脾胃虛寒,導致腹瀉。訶子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可輔助秦艽散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從根本上解決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問題。
  2. 清熱解毒: 秦艽散中亦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黃連等。訶子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主治功效


秦艽散

秦艽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秦艽、柴胡、川貝母、桔梗、麻黃、陳皮、甘草、訶子組成,用於治療肺結核,咳嗽不止,時而感到寒熱交替,鼻涕和唾液黏稠混濁。

秦艽

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柴胡

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發汗解表、疏肝解鬱、平肝、清熱瀉火、調經止痛和補陽等功效。疏散風熱、發汗解表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能夠治療風寒感冒,包括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疏肝解鬱的功效則體現在能夠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的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平肝的功效則體現在能夠降低血壓,緩解情緒激動,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清熱瀉火的功效則體現在能夠清熱解毒,治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痛等症狀。調經止痛的功效則體現在能夠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補陽的功效則體現在能夠溫陽補腎,治療陽氣不足所致的畏寒怕冷、腰膝痠痛、水腫等症狀。

川貝母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麻黃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訶子

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訶子能夠抑制咳嗽反射,減少咳嗽次數,並能舒緩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收斂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久痢或脫肛、虛寒久瀉等症。訶子能夠清肺熱利咽,治療肺虛久咳、失音者、痰熱鬱肺、久咳失音者。訶子能夠降氣,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加速消化和排氣。訶子具有除煩作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改善情緒問題,減少焦慮、煩躁感。

總結

秦艽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由秦艽、柴胡、川貝母、桔梗、麻黃、陳皮、甘草、訶子組成,用於治療肺結核,咳嗽不止,時而感到寒熱交替,鼻涕和唾液黏稠混濁。秦艽散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疏散風熱、發汗解表、疏肝解鬱、平肝、清熱瀉火、調經止痛、補陽、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秦艽4分,白朮14分,桔梗4分,乾薑5分,附子3分(炮),牡蠣(熬)、防風6分,人參4分,茯苓4分,椒子2分(汗),黃芩3分,桂心5分,細辛3分,甘草3分(炙),杜仲3分(一方加鐘乳粉1兩)。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2次。
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艽散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體溫較高時服用。此外,秦艽散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動脈粥樣硬化貧血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瘧疾麻痺半身不遂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秦艽(淨,焙)、川當歸、藿香(淨,去塵土)各等分。 主治:勞氣虛弱,汗出,煩躁氣逆。

秦艽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六引《婦人經驗方》。 組成:麥門冬1兩,秦艽1兩,生地黃半兩,當歸半兩,地骨皮1分,鬱金1分,蘇木1分。 主治:血經有熱,月脈凝滯,五心煩倦。

秦艽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秦艽、柴胡、前胡、葛根、紫蘇、甘草、黃芩、白朮、升麻、石膏、陳皮、桔梗、枳殼、雲苓、蔥白、焦梔。 主治:妊娠時氣者,日久不治傷胎。

秦艽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上。 組成:秦艽(去土)、當歸(去蘆)、桔梗、黃連(去須)、烏梅(去核)、甘草(炙)、青皮(去瓤)、柴胡(去蘆)、乾薑(炮)、芍藥各等分。 主治:解暑。主治:中暑,心痛,瀉痢,骨熱。

秦艽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秦艽(炙)1兩,柴胡(去蘆)1兩,貝母(炮)1兩,桔梗1兩,麻黃1兩,陳皮1兩(去白),甘草3分(炙),訶子1兩半(煨,去核,用肉,秤)。 主治:肺痿勞,咳嗽不止,時覺寒熱,涕唾稠濁。

秦艽散,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秦艽1兩,金钗石斛1兩,茯神1兩,山藥1兩,人參1兩,五味子1兩,當歸1兩,遠志1兩,白芍藥1兩,牡丹皮1兩,黃耆1兩,蓯蓉2兩,熟乾地黃2兩,葳蕤3分。 主治:虛勞羸瘦,身體發黃,食少忪悸,頭昏眩暈,上焦虛熱,口乾煩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