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盞落散

RU XIANG ZHAN L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6%
胃經 11%
心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5%
腎經 5%
三焦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盞落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罌粟殼,這主要是因為罌粟殼在中醫藥中被認為具有特定的療效。罌粟殼,作為罌粟植物的外殼,富含生物鹼,具有鎮靜、止痛和安神的作用。在治療一些疾病時,可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和焦慮。

在乳香盞落散中,罌粟殼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在調和情緒和緩解壓力方面。此外,罌粟殼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罌粟殼可能含有一定的成癮性,對於使用者的劑量和使用時間需要謹慎掌握。因此,使用此方劑時,醫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乳香盞落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乳香盞落散主治乳癰,而乳癰多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柴胡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能疏通肝氣,使氣血流通,緩解乳房腫痛。
  2. 引藥上行,消腫散結:柴胡性升散,能引藥上行,直達乳房部位,促進乳香、沒藥等藥物的藥力發揮,消腫散結,加速乳癰的消退。

綜上所述,柴胡在乳香盞落散中,起到疏肝理氣,引藥上行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乳癰的功效。

乳香盞落散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的功效。乳香盞落散主治乳癰、乳房腫痛,桔梗可宣通肺氣,利咽排膿,緩解乳房腫痛,促進乳汁通暢。
  • 引藥入乳: 桔梗性升,能引藥上行,併入乳房,增強乳香、沒藥等藥材的消腫止痛效果,幫助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因此,桔梗在乳香盞落散方中起到宣肺利咽、引藥入乳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乳香盞落散方中含有甘草,主要是因為其「調和藥性」及「緩解副作用」的功能。

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乳香盞落散方中,乳香、沒藥等藥性較烈,容易傷胃,而甘草能起到緩解藥物對胃的刺激,保護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甘草還能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藥性,使其藥效更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乳香盞落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行氣止痛: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燥濕、行氣止痛的功效。乳香盞落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陳皮的理氣燥濕作用可以幫助散瘀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乳香盞落散中多以辛溫燥烈藥物為主,陳皮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對身體造成損傷,同時也能提升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乳香盞落散方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行氣止痛: 乳香亦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對於胸悶、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乳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乳香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使其成為乳香盞落散方中重要的組成藥物。

主治功效


乳香盞落散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乳香盞落散,出自《衛生寶鑒》,為治療偏正頭痛之名方,歷代醫家多有沿用並收錄於其著作之中。綜觀各家之論,其主治功效明確,即**「男子婦人偏正頭痛不可忍」,且多以「大有神效」形容其療效之著。然各家對其組成與煎服方法,略有差異,然其基本藥物組成,不外乎乳香、御米殼(罌粟殼)、陳皮、炙甘草、桔梗、柴胡**等味。

治療原理分析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方中柴胡,性味苦平,歸肝膽經,具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頭痛之病,多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有關。柴胡能疏肝氣之鬱滯,使氣機條達,則頭痛得以緩解。《醫學綱目》提到「凡治頭痛,皆用芎、芷、羌、防、辛等溫氣藥升散者,由風木虛,不能升散,而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故用此助肝木,散其壅塞也」,即指出頭痛之病機,與肝木疏泄不利有關。柴胡之用,正可疏達肝氣,使氣機調暢,則頭痛可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亦可輔助柴胡疏暢氣機。

2. 活血止痛,散結消腫:

乳香,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頭痛之病,氣血不暢亦是其重要病因之一。乳香能活血行氣,使血脈暢通,氣血和調,則疼痛自止。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本草簡要方》指出此方亦可應用,皆因乳香之活血止痛之功。

3. 收斂止痛,止咳平喘:

罌粟殼(御米殼),味酸澀,性平,具有收斂止痛、止咳平喘之效。此藥雖具毒性,然在古方中常用於止痛。頭痛不止,用酸澀之藥收斂降逆,可使頭痛得以緩解。《醫學綱目》指出「若風盛,疏散太過而痛,服辛散藥反甚者,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乃愈。後乳香盞落散是也」,即表明此方之收斂止痛之效,是針對疏散太過之頭痛。

4. 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頭痛之病,有時可與肺氣不利、痰濁上擾有關。桔梗宣暢肺氣,可使肺氣肅降,痰濁得以下行,亦可輔助頭痛之緩解。

5. 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炙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清熱解毒之效。甘草能調和諸藥之性,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亦可緩和方中藥物之峻烈之性。

綜上所述,乳香盞落散以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為主要治療方向,兼以收斂止痛、宣肺祛痰之法。諸藥合用,使氣機調暢、血脈流通、疼痛緩解,故能有效治療偏正頭痛。古籍記載「凡治頭痛,皆用芎、芷、羌、防等辛溫氣藥升散者,由風木虛,不能升散,而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故用此助肝木,散其壅塞也。若風盛疏散太過而痛,服辛散藥反甚者,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乃愈,乳香盞落散之類是也。」這段文字亦點明本方適合風盛疏散過度而痛者,與常用升散溫陽藥的頭痛不同。

此外,各家對其煎服方法略有不同,多以水煎服為主,且常加入燈芯同煎,加強清熱利水之效。另有少數醫家將其研末,以少量茶湯調服。但無論煎服方法如何,其治療偏正頭痛之功效是普遍認可的。

總而言之,乳香盞落散是針對特定病機的頭痛方劑,其療效顯著,值得後世醫家深入研究與應用。

傳統服藥法


御米殼(去蒂)4兩,柴胡(去苗)1兩,桔梗(去蘆)1兩,甘草(炒)1兩,陳皮1兩,乳香。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燈草10莖,長4指,煎至7分,去滓食後服。
方中乳香原缺,據《病機沙篆》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散風熱、止頭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盞落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組成:禦米殼(去蒂)4兩,柴胡(去苗)1兩,桔梗(去蘆)1兩,甘草(炒)1兩,陳皮1兩,乳香。 主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疼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