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秦艽湯

CHAI HU QIN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9%
肝經 12%
膽經 12%
脾經 11%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心經 1%
肺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秦艽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擅長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此方主治少陽病,表現為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症,柴胡可疏肝理氣,調節少陽經氣,緩解寒熱往來症狀。

二、升清降濁,調和氣血:柴胡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可將鬱滯於上焦的濁氣下降,使清氣上升,調和氣血,改善肝膽氣機失調所致的各種症狀。同時,柴胡可與秦艽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疏解肝鬱,調和氣血,達到治療目的。

柴胡秦艽湯方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除濕止痛:秦艽性苦寒,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痛,與柴胡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諸般症狀,如發熱、頭痛、肢體疼痛等。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秦艽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壅盛、筋骨疼痛等病症。

柴胡秦艽湯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的功效。柴胡秦艽湯主治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發熱、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白芷可以疏散風寒,通利鼻竅,配合柴胡、秦艽等藥物,達到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的效果。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白芷亦具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功效。柴胡秦艽湯中加入白芷,可以加強祛風除濕的效果,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和瘙癢症狀,進一步提升藥效。

柴胡秦艽湯是一張傳統的中醫方劑,用於治療由濕熱所引起的多種症狀,如肢體酸痛、頭重身困等。該方主要由柴胡與秦艽兩味藥物為主藥,其中還加入了藿香這一重要成分。藿香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化濕解暑、和中止嘔的功效。在柴胡秦艽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因為藿香能有效地調理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有助於祛除體內的濕氣,改善因濕熱造成的不適。此外,藿香還能提升整體方劑的芳香醒脾作用,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適。因此,在治療濕熱相關疾病的柴胡秦艽湯中,藿香的加入不僅能夠增強方劑對濕熱病邪的排除效果,還可以緩解患者的消化不良等症狀,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柴胡秦艽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開宣氣機: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宣肺利咽之效。柴胡秦艽湯治療的是寒濕阻絡、氣機鬱滯所致的筋骨疼痛、發熱、惡寒等症狀。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宣通肺氣,開達氣機,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發揮療效。
  2. 利水消腫,助藥下行: 桔梗還具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柴胡秦艽湯中加入桔梗,可以幫助藥物下行,更好地祛除寒濕,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柴胡秦艽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其一,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柴胡秦艽湯中包含多味藥性較強的藥物,如柴胡、秦艽、黃芩等,甘草可調和各藥性,使藥物作用更加協調,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其二,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作用,可改善由風邪、寒邪入侵導致的氣虛脾弱。柴胡秦艽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的感冒、發熱、關節疼痛等症狀,甘草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柴胡秦艽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沉香這一味藥材。沉香性溫味苦,歸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安神等功效,在治療氣滯血瘀、胸腹脹痛、嘔吐呃逆等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在柴胡秦艽湯中加入沉香,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調理作用。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肝膽濕熱所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由於肝氣鬱結常伴隨氣滯現象,故使用沉香可幫助疏肝解鬱、行氣活血,從而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此外,沉香還能夠調和諸藥,使整個方劑更加協調,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總體而言,沉香在柴胡秦艽湯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該方劑對肝膽濕熱引起的病證之療效,同時也通過其溫中降逆之功,緩解患者可能出現的消化系統不適,進而提高治療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柴胡秦艽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疼痛等症狀。此方中雖然通常包含柴胡、秦艽等藥材,但若加入麻黃,則可能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而進行的加減變通。麻黃味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效。在柴胡秦艽湯中加入麻黃,可以增強發汗散寒的作用,對因外感風寒引起的肌肉酸痛、關節僵硬有較好的療效。此外,麻黃還能促進氣血流通,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病所,共同發揮祛風除濕的效果。總體而言,麻黃在此方中的應用,是為了提升整體治療風濕痹痛的能力,特別適合那些同時伴有表證(如怕冷、無汗)的患者使用。然而,由於麻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故使用時需謹慎,尤其是對於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應避免使用,或遵醫囑酌情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秦艽湯」,主要成分有:柴胡、秦艽、白芷、藿香、桔梗、甘草、沉香、麻黃,主治功效是:虛勞:身體虛弱,常伴有疲倦、乏力、盜汗、失眠等症狀。身體疼痛:身體各部位出現疼痛,包括肌肉、關節、骨骼等。咳嗽:喉嚨發癢,並發出「咳」的聲音。發熱:體溫升高,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症狀。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秦艽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補氣、活血化瘀、強筋骨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身體疼痛、咳嗽、發熱等證狀,以及虛勞、身體疼痛、咳嗽、發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1兩,秦艽(去苗土)1兩,常山1兩,貝母(去心)1兩,甘草(微炙)1兩,烏梅肉(焙乾)1兩,山梔子仁1兩,豉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生薑(切)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桃枝(銼)1握,柳枝(銼)1握,蔥白(切)1握,薤白(切)1握,糯米半合。
上為粗末。
每服1錢匕,水半盞,酒2分,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早晨、日午、臨臥各1。5歲以下分作2服,2歲以下分作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體質虛弱、孕婦、小孩等人群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結核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咳嗽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秦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柴胡(去苗)1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白芷半兩,藿香(去梗)半兩,桔梗(銼,炒)1兩,甘草(炙,銼)1兩,莎草根(炒)1兩,沉香(銼)1兩,麻黃(去根節)1兩。 主治:虛勞身體疼痛,咳嗽發熱。

柴胡秦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柴胡(去苗)1兩,秦艽(去苗土)1兩,常山1兩,貝母(去心)1兩,甘草(微炙)1兩,烏梅肉(焙乾)1兩,山梔子仁1兩,豉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生薑(切)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桃枝(銼)1握,柳枝(銼)1握,蔥白(切)1握,薤白(切)1握,糯米半合。 主治:小兒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