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腽肭臍丸

BU SHEN WA NA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肝經 20%
肺經 15%
心經 13%
脾經 9%
膀胱經 4%
胃經 3%
心包經 1%
大腸經 1%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補腎膃肭臍丸 中醫藥方]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磁石: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覆盆子:收斂、固澀、補益肝腎。
  • 鹿茸: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 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楮實:利水滲濕、健脾胃、清熱利尿、補氣、強筋骨、滋腎、清肝明目、健脾利水。
  •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澀收斂、補氣、補腎、安神、利水消腫。

主治功效:腎臟的精氣衰退,身體瘦弱,皮膚皺黑,腳膝沒有力氣,小便清長而頻繁。

總結:補腎膃肭臍丸,方中諸藥合用,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益氣、健脾補血、活血化瘀、溫養臟腑、調經止帶之功效,除可治問於氣虛的五勞七傷外,對於因陽虛或陰氣盛而陽氣不能振作,所致的頭暈、眼花、耳鳴、盜汗、遺精、滑精、不寐、腰痠、腿軟、小便頻數及婦科病證,均有良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補腎益精、強腰膝的藥物組成。補骨脂、川牛膝、天雄、茯苓、桑螵蛸、楮實、五味子、石斛、覆盆子、桂枝、菟蕬子、鹿茸、巴戟天、生地黃、肉蓯蓉、磁石等均具有補腎益精、強腰膝的功效。其中,補骨脂、川牛膝、天雄、茯苓、桑螵蛸、楮實、五味子、石斛、覆盆子、桂枝、菟蕬子、鹿茸、巴戟天、生地黃均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肉蓯蓉、磁石具有強腰膝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補腎益精、強腰膝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益精、強腰膝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面色較黑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腽肭臍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腽肭臍1兩(微炙),補骨脂1兩(微炒),牛膝3分(去苗),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桑螵蛸1兩(微炙),楮實1兩半(水淘去浮者,曬乾,微炒),五味子1兩,石斛1兩(去根),覆盆子1兩,桂心1兩半,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乾,别杵爲末),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巴戟1兩,熟乾地黃1兩半,肉蓯蓉2兩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磁石1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主治:腎臟氣衰,肌膚羸瘦,面色黧黑,腳膝無力,小便滑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