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胃散

活胃散

HUO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7%
胃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1%
腎經 7%
心經 5%
三焦經 4%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活胃散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痛消脹: 五靈脂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脹的功效。胃痛脹滿常因氣滯血瘀、肝氣不舒所致,五靈脂可通經活絡,解除瘀滯,從而緩解疼痛和脹滿。
  2. 理氣健脾: 五靈脂亦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胃痛脹滿往往伴隨消化不良、脾胃虛弱,五靈脂可以溫脾暖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食物消化,緩解胃痛。

活胃散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

此外,胡椒亦能促進消化,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活胃散方劑中包含紅花,其主要原因為: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胃脘疼痛多因氣滯血瘀所致,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部血液流通,減輕疼痛和腫脹。
  2.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胃寒者易出現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紅花溫陽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胃氣運行,緩解胃寒引起的疼痛。

因此,活胃散中加入紅花,可起到活血化瘀、溫陽散寒、消腫止痛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胃脘疼痛等症狀。

活胃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

對於胃寒引起的胃痛、腹痛、嘔吐等症狀,丁香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緩解胃部不適。同時,丁香還能行氣止痛,對於胃氣不和引起的胃痛也有幫助。因此,在活胃散中加入丁香,可以增強其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胃寒引起的各種症狀。

活胃散中包含木香,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胃脘脹滿、疼痛,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不良。
  2. 健脾和胃: 木香能溫脾胃,健脾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活胃散中加入木香,能有效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活胃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苦降泄滯,酸能收斂,寒能清熱,可疏肝理氣消食積寬胸散結。對於胃脘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此外,枳殼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活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由於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有效改善胃腸功能。

雄黃(Asenic trisulfide)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燥濕解毒、行氣止痛的藥物。它能夠促進胃腸的運動,幫助消化,並改善食慾。此外,雄黃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的病原微生物,有助於防止腸道感染。

然而,雄黃含有毒性成分,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其劑量合理以避免中毒風險。活胃散之所以選用雄黃,主要是因為它能在消化系統中發揮催化作用,促進健康,但仍需明白其使用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活胃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其中,巴豆作為其組成部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

巴豆含有巴豆苷,這是一種具有刺激腸道的有效成分。它能促進腸蠕動,提高腸道的排空能力,從而幫助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此外,巴豆有助於驅除體內的寒濕,增強肚子裡的陽氣,進一步促進胃腸的消化功能。

然而,使用巴豆時需謹慎,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在配方中通常會搭配一些其他成分,以平衡其作用,減少副作用。總體而言,巴豆在活胃散中的使用,旨在藉助其獨特的藥效,促進脾胃的運化,達到調理和改善消化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胃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胸膈脹滿、胃脘疼痛、嘔吐嘈雜、不思飲食、大便秘結」,其病機核心為 寒凝氣滯兼夾積阻

  1. 寒凝胃脘:胃痛、嘔吐、不思飲食多因寒邪內阻,氣機不暢,胃失和降。
  2. 氣滯夾積:胸膈脹滿、便秘顯示氣機壅塞,可能因寒濕鬱久或飲食停滯,導致腑氣不通。
  3. 嘔吐嘈雜:此為寒熱錯雜之象,寒凝化熱或氣逆不降所致。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活胃散以 溫通破滯、行氣消積 為主,兼能活血止痛,組成可分四類:

  1. 溫胃散寒

    • 公丁香、白胡椒:辛熱之品,直入中焦溫散寒邪,止嘔止痛。
    • 雄黃面:性溫有毒,古人用其燥濕袪痰,助陽散結,針對寒濕凝滯。
  2. 行氣導滯

    • 廣木香、枳殼(麩炒):理脾胃氣滯,枳殼麩炒緩其破氣之性,專攻胸膈痞滿。
    • 巴豆霜:大辛大熱,峻下冷積,通腑瀉滯,與木香、枳殼協力開通閉塞。
  3. 活血化瘀

    • 五靈脂(醋炒):醋製增強散瘀止痛之效,化解胃絡瘀血所致刺痛。
    • 西紅花:活血力強,助五靈脂通絡,兼防溫燥藥傷陰血。
  4. 協同增效

    • 巴豆配雄黃:巴豆攻積,雄黃解毒辟穢,合治寒濕穢濁內阻。
    • 丁香佐紅花:溫通兼活血,防氣滯血瘀交互為病。

治療原理
全方以「通」為法:

  • 溫通:散寒凝以復胃陽,寒去則氣行。
  • 破滯:巴豆霜、枳殼導積滯下行,腑氣通則脹滿消。
  • 調血:活血藥改善胃絡瘀阻,助氣機暢通。
  • 獨特服法(舌舐咽下,暫緩飲水):使藥末直接作用於上消化道,緩釋藥效,避免水液沖淡藥性。

適用證特點
此方適合 寒實夾瘀 之證,而非單純虛寒或熱結。若熱象明顯(如舌紅苔黃)或純虛證(綿綿隱痛喜按)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醋炒)2錢,白胡椒4分,西紅花1錢,公丁香4分,廣木香4分,枳殼(麩炒)2錢,雄黃面4分,淨巴豆霜4分。
去胃寒,助消化,止痙利便。
上為細末,每包二分重,每袋裝六色。
每次服1包,以舌舐藥粉咽下,服後1小時再飲水為佳,1日2次。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胃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活胃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胃潰瘍大便秘結胃及十二指腸炎腦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腦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胃腸脹氣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活胃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 組成:五靈脂(醋炒)2錢,白胡椒4分,西紅花1錢,公丁香4分,廣木香4分,枳殼(麸炒)2錢,雄黃面4分,淨巴豆霜4分。 主治:去胃寒,助消化,止痙利便。主治:胸膈脹滿,胃部時作疼痛,嘔吐嘈雜,不思飲食,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