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雙金丸中含有五靈脂,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五靈脂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作用。
雙金丸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為主要功效,而五靈脂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五靈脂也能緩解疼痛、消腫止痛,進一步改善病患的症狀。
雙金丸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暖脾胃,助消化: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溫腎陽,固精氣: 丁香還具有溫腎陽、固精氣的作用,對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引起的腰膝痠軟、遺精滑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雙金丸中加入丁香,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還可溫腎固精,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雙金丸方劑中加入巴豆,旨在利用其峻下逐瘀之性,達到治療特定病症的目的。
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瀉下攻積、逐瘀消腫之效。在雙金丸中,巴豆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以下作用:
- 攻破積滯: 巴豆可強力瀉下,清除腸道積滯,改善便祕,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清除積聚於體內的瘀血。
- 消腫散結: 巴豆具有消腫散結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腫塊、結節等病症。
然而,巴豆性峻,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雙金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雙金丸主要用於治療「霍亂吐逆不止」,以及「番胃及沉積」和「赤白惡痢」。《幼科釋謎》則提到,錢乙認為「吐瀉久」可能會導致「慢驚風」,並將雙金丸與和胃丸並列為可使用的方劑。錢乙進一步指出,幼兒若出現「吐瀉」、「壯熱」、「不思乳飲」,且伴隨「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白」等症狀,可能源於神怯、腎虛以及食積。
治療原理分析:
- 霍亂吐逆不止: 古代霍亂多指急性腸胃炎或傳染性疾病引起的劇烈吐瀉。雙金丸中的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腸胃痙攣引起的疼痛;丁香溫胃散寒,能有效抑制因寒邪引起的嘔吐;巴豆則能通便泄熱,將體內的病邪從大便排出,三藥合用可迅速緩解吐逆的症狀。
- 番胃及沉積: “番胃”指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而“沉積”則指消化不良導致的食物積滯。五靈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胃腸道血液循環,改善消化功能;丁香溫胃健脾,行氣止瀉,有助於恢復胃氣的正常升降;巴豆的通便作用則可以清除體內積滯的食物,共同作用下解決了因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嘔吐和積食問題。
- 赤白惡痢: “赤白惡痢”是指急性細菌性痢疾,以腹痛、腹瀉,排出赤白相兼的黏液便為主要特徵。五靈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之功,能緩解腹痛;丁香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瀉,可減輕因寒邪引起的腹瀉;巴豆則能通便泄熱、解毒,使腸道內的濕熱邪氣得以排出,進而達到止痢的效果。
- 幼兒吐瀉及慢驚風: 《幼科釋謎》中提及,錢乙認為吐瀉久會導致慢驚風,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體內氣血運行紊亂。雙金丸能夠溫胃散寒、通便泄熱,有助於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從而預防慢驚風的發生。此外,錢乙亦強調不可妄用攻下之法,提示病因可能是食積所致。
- 針對虛怯體質: 錢乙提到面色?白、黑睛少者為神怯、腎虛,體質虛弱。雙金丸的使用也間接說明,其藥性較為峻猛,可應對急性或較為嚴重的病症。
總結:
雙金丸主要透過五靈脂活血化瘀、丁香溫胃散寒、巴豆通便泄熱的綜合作用,達到治療霍亂吐逆、番胃積滯及赤白惡痢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在於調整胃腸功能、清除體內病邪,達到止吐、止瀉、消積、止痛的目的,在應對急性腸胃疾病上具有一定療效,並被認為可用於預防幼兒吐瀉後的慢驚風。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去砂石,研)2兩5錢,揀丁香1錢(為末),巴豆半兩(去殼並心皮,細研,入上2味和勻)。
上以棗肉為丸,如黃米大。
每用量大小虛實加減,2歲以上5-7丸,3歲上10丸,煎丁香、藿香湯放冷送下。服藥畢,須候兩時辰,不得與乳食,候大便過12次,服補藥四聖丸;如吐後躁熱,心間煩悶,服四順飲子,此3藥乃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且要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雙金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五靈脂(去砂石,研)2兩5錢,揀丁香1錢(爲末),巴豆半兩(去殼并心皮,細研,入上2味和勻)。 主治:霍亂吐逆不止,又治翻胃及沉積,赤白惡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