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脾丸

ZHENG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腎經 16%
肺經 16%
肝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正脾丸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脾胃、助消化: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有益,能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行氣消積:草果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能疏通氣機,排除積滯,對於脾胃氣滯、飲食積滯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正脾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草果的加入能有效增強其溫中行氣、消食化積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正脾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胃散寒:丁香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暖胃止痛,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狀。正脾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丁香的溫胃散寒作用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行氣止痛:丁香具備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正脾丸中也常配合其他行氣止痛藥物,丁香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正脾丸為中醫傳統方劑之一,其組成複雜,用料講究,旨在調理脾胃,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在眾多成分中,巴豆的使用頗為獨特。巴豆性烈,味辛,歸肝、腎、大腸經,具強烈的瀉下作用,能驅除腸胃積滯,促進腸道蠕動,對治療便秘有顯著療效。然而,巴豆之性峻猛,不可濫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酌量使用,以免造成身體損傷。在正脾丸中,巴豆的加入,正是利用其強力的通便特性,與其他溫補脾胃的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既可健脾和胃,又能順暢腸腑的目的。但由於巴豆的特殊性質,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防藥物過量導致的副作用。總體而言,巴豆在正脾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原則,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治功效


草果

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能溫脾胃、止嘔吐,消宿食、消酒毒,兼闢瘴解瘟;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排除積食;溫經行氣、散寒止痛、行氣化痰,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氣滯與濕寒之影響;還能解酒毒、治酒後不適。

草果廣泛應用於臨牀,可單用或入複方,既可調理脾胃、又可散寒止痛、祛除瘴氣,是中醫常用藥物之一。

丁香

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巴豆

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正脾丸 」的主要成分是草果、丁香、巴豆,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痛的功效,主治脾痛時間久了,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臨牀上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草果子1個(鑽7孔,入丁香7粒,月面裹,以巴豆7粒,分14片,貼在面外,再以面裹,煨焦赤,去面與巴豆不用)。
取草果子、丁香為末,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丸,淡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破氣行滯、通便導滯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正脾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引《衛生家寶》。 組成:大草果子1個(鑽7孔,入丁香7粒,月面裹,以巴豆7粒,分14片,貼在面外,再以面裹,煨焦赤,去面與巴豆不用)。 主治:脾痛經久,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