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毒丹

TI D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熱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腎經 16%
脾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肝經 8%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提毒丹

組成:巴豆、蓖麻、丁香。

主治:瘡腫潰爛後,腐敗的肉不消失,新的肉也不生長。

方劑組成介紹

  •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 蓖麻: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提毒丹是中藥方劑之一,由巴豆、蓖麻、丁香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瘡腫潰爛後,腐敗的肉不消失,新的肉也不生長。

傳統服藥法


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元參(瓦上焙脆)4分,前胡(瓦上焙脆)4分,血竭4分,麝香4分,生斑蝥8錢(去淨頭足翅,陰陽瓦焙)。
拔毒,消腫,生肌。
上各乳極細末,於端午午時和勻,瓷瓶密貯。
凡初起腫毒,每用2-3釐,看瘡大小,即以瘡大膏藥貼上,中留1孔,入藥在內,周圍用大蒜泥敷,次日起泡,挑去水泡即消;如瘡已潰,即摻藥於瘡孔內。
七星丹、八仙丹。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巴豆、蓖麻、丁香組成。巴豆有毒,但其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是治療癰疽潰後腐肉不去、新肉不生的常用藥物。蓖麻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可輔助巴豆發揮療效。丁香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作用,可緩解癰疽潰後的疼痛。三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提毒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漂東丹1兩,巴豆肉20粒,蓖麻仁20粒,白丁香10粒。 主治:癰疽潰後,腐肉不去,新肉不生。

提毒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元參(瓦上焙脆)4分,前胡(瓦上焙脆)4分,血竭4分,麝香4分,生斑蝥8錢(去淨頭足翅,陰陽瓦焙)。 主治:拔毒,消腫,生肌。主治:腫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