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刀丸

代刀丸

DAI DA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大腸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代刀丸中添加丁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代刀丸常用於治療寒邪犯胃所致的胃痛、嘔吐等症,丁香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嘔吐。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丁香亦具行氣活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代刀丸中加入丁香,除了溫中散寒,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代刀丸中添加丁香,可以達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以及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提升其治療效果。

代刀丸中加入蓖麻,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蓖麻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的作用。
  2. 通絡止痛: 蓖麻的通絡止痛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代刀丸中加入蓖麻,可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代刀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腫毒,內膿已成,懼開刀者」,意指針對已化膿的瘡瘍腫毒,患者若畏懼以刀具切開排膿,可藉此方外用,促使膿瘡自然破頭排出。其作用類似「代刀」,即以藥力替代手術,達到切開引流之效,屬中醫「蝕瘡潰膿」之法。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白丁香(雀糞)
    性溫味苦,古籍記載能「消積除脹,通壅滯」,外用可軟堅散結、腐蝕膿頭。《外科正宗》提及其能「透達瘀腐」,助膿液外泄。此處取其刺激局部、促進瘡頂破潰之效。

  2. 蓖麻仁
    味甘辛性平,富含油脂,具滑利之性。外用能「拔毒提膿」,《本草綱目》載其可「追膿取毒」,促進膿液排出。其黏附性強,可作為賦形劑,使藥物黏附患處持續發揮作用。

  3. 生白砒(砒霜)
    大毒之品,微量外用可「腐蝕敗肉」,《醫學入門》稱其能「爛死肌,蝕惡肉」。此方僅用三分,藉其強烈腐蝕性,加速瘡頂組織壞死破潰,與前二藥協同「代刀」之效。

組方邏輯與可能機轉

  • 協同腐蝕潰膿:白砒為主力,直蝕瘡頂;白丁香助其穿透,破除瘀滯;蓖麻仁黏附緩釋,兼潤滑膿腔。三藥合用力專效猛,促使局部組織快速壞死、膿液集中突破。
  • 瘍科「圍藥」思維:此方類似瘍科外治「圍藥」用法,集中藥力於瘡頂一點,避免過度損傷周邊組織,符合「予其出路」的排膿原則。

結論

代刀丸體現中醫「以藥代刀」的巧思,針對畏懼手術或不便切開之症,透過蝕瘡透膿,達成引流目的。其組方簡峻,以毒攻毒,反映古代外科對膿瘡處理的實用邏輯。

傳統服藥法


白丁香1錢,蓖麻仁1錢,生白砒3分。
上為末,為丸如黍米大。
用1粒放患頂,外以膏封之。次日即能破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代刀丸,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組成:白丁香1錢,蓖麻仁1錢,生白砒3分。 主治:一切腫毒,內膿己成,懼開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