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氣飲

LI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8%
肺經 16%
胃經 14%
心經 7%
膀胱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3%
膽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流氣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源於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疏風解毒,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其行氣寬中之效,可緩解氣機鬱滯,幫助脾胃運化,對於因寒邪阻滯而引起的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

流氣飲中加入紫蘇葉,正是利用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特性,以達到驅散外邪,調和氣血,緩解流感症狀的目的。

流氣飲中使用桔梗,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因外感風寒、痰阻氣道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能起到疏散風寒、化痰利咽的作用。
  2. 排膿消腫: 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癰、肺膿瘍等疾病,配合其他清熱解毒、化痰排膿的藥物,能促進膿液排出,消腫止痛。

因此,桔梗在流氣飲中,能夠起到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作用,從而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流氣飲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

二、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肝氣鬱結、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流氣飲中加入枳殼,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可達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流氣飲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流氣飲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呼吸不暢等症狀,而烏藥能疏通氣機,緩解胸悶、心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溫脾暖胃: 流氣飲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物,如薄荷、蘆根等,以清熱解表。烏藥溫脾暖胃,可中和寒涼藥物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流氣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各藥物相互衝突,產生不良反應。流氣飲中常含有辛溫燥熱之藥物,加入甘草可以緩解其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穏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緩解疼痛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增強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減輕麻黃的辛溫燥熱之性,同時可以增強麻黃的發汗解表功效,有助於治療風邪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流氣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氣滯血瘀: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解血瘀的功效。流氣飲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氣短、心悸胸痛等症狀,而白芍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通暢氣血、緩解疼痛的效果。
  2. 滋陰潤燥: 白芍亦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流氣飲中常會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白芍的加入更能增強滋陰潤燥的效果,使整體治療效果更佳。

流氣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流氣飲主治風寒襲肺、鼻塞流涕、頭昏頭痛等症,白芷可助其驅散風寒,通暢鼻竅,緩解頭痛。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芷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流氣飲中如遇外感熱毒,白芷可協同其他藥物清熱解毒,並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總之,白芷在流氣飲中發揮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以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氣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 川芎辛溫走散,善於疏散風寒,通利鼻竅,對於風寒犯肺,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行氣,止痛止癢: 川芎能活血行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鼻癢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芎在流氣飲中,起到疏風散寒,通利鼻竅,活血行氣,止痛止癢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流氣飲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流氣飲主要治療風寒襲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防風能有效驅散風寒,並止咳化痰,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流氣飲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防風與之配合,相輔相成,發揮更大的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流氣飲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效。流氣飲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厚朴能有效化解痰濕,使氣道通暢。
  2. 降氣止嘔: 厚朴還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對於痰濕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流氣飲中常與其他降氣止嘔藥物配伍,加強其療效。

總之,厚朴在流氣飲中發揮著化痰降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濕阻肺所致的呼吸道疾病。

流氣飲方劑中加入木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木瓜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舒肝理氣、消食健胃的功效。流氣飲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不適等症狀,而木瓜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健脾開胃: 木瓜同時入脾經,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流氣飲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化濕的藥材,如陳皮、茯苓等,木瓜的加入能加強健脾化濕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因此,流氣飲方劑中加入木瓜,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健脾開胃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狀的效果。

流氣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消脹之效。流氣飲症狀多為胸悶氣短、脅肋脹痛,香附可行氣止痛,緩解患者胸腹部的疼痛和不適。

2. 理氣健脾:香附不僅行氣,亦可健脾。流氣飲中常伴有脾胃氣虛,導致氣機不暢。香附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正氣,幫助氣血流通,從而達到緩解疾病的作用。

流氣飲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流氣飲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肺,症見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畏寒肢冷等。肉桂溫陽散寒,可驅散寒邪,改善氣道通暢,緩解咳嗽氣喘。
  2. 溫通心肺:肉桂辛溫走氣,能溫通心肺,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流氣飲中,肉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加強溫通心肺的效果,幫助患者恢復氣血運行,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流氣飲」方劑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疏肝理氣: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痛: 川楝子具有殺蟲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蛔蟲、鉤蟲等寄生蟲所引起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

流氣飲方中,川楝子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名:流氣飲

組成藥材: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主治功效:

針對螻蛄串的藥方,主治各種腸胃症狀,如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等。

藥方介紹:

  1.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2.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3.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4. 烏藥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腹痛、泄瀉等症狀。

  5.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等症狀。

  6.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7.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等症狀。

  8.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9.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10.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脹、泄瀉等症狀。

  11.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12. 香附具有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13.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等症狀。

  14. 川楝子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症狀。

總結:

流氣飲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紫蘇葉、桔梗、枳殼、烏藥、甘草、白芍、白芷、川芎、防風、厚朴、木瓜、香附、肉桂、川楝子等藥材組成,具有溫中散寒、理氣行氣、化痰止咳、止瀉止痢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腸胃炎、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蟬退、甘草、羌活、天麻、當歸、防風、大黃、薄荷、赤芍、杏仁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5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潰爛痤瘡頭痛

相同名稱方劑


流氣飲, 出處:《慈幼新書》卷六。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青皮、陳皮、白芷、烏藥、木香。 主治:痘瘡。

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紫蘇、桔梗、枳殼、烏藥、甘草、芍藥、白芷、川芎、防風、厚朴、木瓜、香附、官桂、川楝子。 主治:螻蛄串。

流氣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當歸5分,川芎5分,赤芍5分,黃耆5分,人參5分,甘草節4分,廣木香4分,紫蘇4分,烏藥4分,桔梗3分,厚朴3分,枳殼3分。 主治:虛而結癰。

流氣飲,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芍藥、茯苓、防風、甘草、柴胡、羌活、獨活、川芎、青皮、紫蘇、荊芥、麥冬、連翹、石膏。 主治:頭風引邪,不能四散,攻入於目,目有障膜,形如垂簾者。

流氣飲,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白檀香1錢5分,沉香1錢5分,烏藥1錢5分,桔梗1錢5分,香附2錢,白豆蔻2錢,枳殼2錢,縮砂2錢,蒼朮2錢。 主治:心腹刺痛,皆因心事憂鬱,不得舒暢,而作痛如刺。

流氣飲, 出處:《局方》卷七(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大黃(炮)1兩,川芎1兩,菊花(去枝)1兩,牛蒡子(炒)1兩,細辛(去苗)1兩,防風(去苗)1兩,山梔(去皮)1兩,白蒺藜(炒,去刺)1兩,黃芩(去蘆)1兩,甘草(炙)1兩,玄參(去蘆)1兩,蔓荊子(去白皮)1兩,荊芥(去梗)1兩,木賊(去根節)1兩,蒼朮(米泔浸1宿,炒控)2兩,草決明1兩半。 主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視物不明,常見黑花,當風多淚,怕日羞明,堆眵赤腫,隱澀難開,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爛;及婦人血風眼,及時行暴赤腫眼,眼胞紫黑。應有眼病,並宜服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