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消痹湯

ZI YIN XIAO B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囊秘喉書》卷下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5%
胃經 19%
心經 15%
肝經 12%
腎經 9%
脾經 7%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消痹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血活血,潤燥通絡: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補血、活血化瘀、潤燥通絡之效。對於因血虛、氣滯、瘀阻所致的痺症,當歸可改善血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2. 滋陰補虛,益氣養血: 痺症常伴有陰虛血虧,而當歸具有滋陰補虛的功效,能改善體內陰陽平衡,並有助於氣血生化,進而緩解痺症的疼痛和活動障礙。

綜上所述,當歸在滋陰消痹湯中發揮著養血活血、潤燥通絡、滋陰補虛的重要作用,是治療痺症的常用藥物。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生地黃,是為了其滋陰涼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在消痹湯中,生地黃可以滋養陰液,清熱解毒,緩解痺症,改善由熱毒、血瘀所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可清泄心火,疏解肝鬱,進一步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消痹止痛的效果。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痺痛,沙參能滋陰降火,緩解疼痛,並改善因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沙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風熱、濕熱所致的痺痛,沙參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減輕痺痛程度。同時,沙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加速痺痛的恢復。

綜上所述,沙參在滋陰消痹湯中,扮演著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雙重角色,有效緩解痺痛,並改善因陰虛或熱毒所致的相關症狀。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百部性甘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與方劑中滋陰祛風、化痰散結的功效相輔相成。
  2. 祛風止痛: 百部亦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可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與方劑中消痹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相呼應,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百部在滋陰消痹湯中發揮潤肺止咳、祛風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咳嗽等症狀的療效。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瘀阻引起的痺痛,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利咽開音,化痰止咳: 射干亦能利咽開音,化痰止咳,對於因痰濕阻滯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滋陰消痹湯中加入射干,既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又能利咽開音,化痰止咳,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滋陰降火: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腎經,能清熱降火,滋陰養液。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痺痛,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能滋養陰液,減少組織的損傷,緩解疼痛。
  2. 涼血解毒: 地骨皮還能涼血解毒,對於因熱毒瘀積導致的痺痛,也有很好的效果。它能清熱解毒,消除組織炎症,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痺痛症狀。

因此,在滋陰消痹湯中加入地骨皮,可以達到滋陰降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有效緩解痺痛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多因濕熱阻絡、筋脈不通所致,知母能清熱瀉火,消除濕熱,為方中主要清熱藥。
  2. 滋陰降火: 知母兼具滋陰降火的作用,能滋養肺腎陰液,降低體內火氣,緩解因熱邪亢盛所致的疼痛。此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生地等亦有滋陰作用,與知母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消痹之效。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麥門冬,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一、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尤其適合治療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痹症。痹症常伴隨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筋骨疼痛等症狀,而麥門冬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改善體內陰虛狀態。

二、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肺熱,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痹症,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麥門冬在滋陰消痹湯中,主要發揮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緩解痹症、改善體質之目的。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通暢氣道: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可通暢氣道,使痰液易於排出,有利於緩解因痹症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引藥下行,活血化瘀: 滋陰消痹湯常用於治療筋骨痹痛,而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至下焦,幫助活血化瘀,緩解筋骨疼痛。

綜上所述,桔梗在滋陰消痹湯中的作用,既能宣肺利咽,改善呼吸道症狀,又能引藥下行,促進藥物到達病竈,從而更好地發揮消痹止痛的功效。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對於風濕痹痛,常伴有熱毒蘊結、陰虛火旺等症狀,玄參可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從根本上改善痹痛的病機。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玄參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對於風濕痹痛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玄參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滋陰消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滋陰消痹湯中多用寒涼藥物,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2. 補益脾氣: 甘草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滋陰消痹湯多用滋陰潤燥、活血化瘀的藥物,但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甘草可補脾益氣,使藥物更易吸收,並防止脾胃虛弱。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陰消痹湯」 滋陰消痹湯作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當歸、生地黃、沙參、百部、射干、地骨皮、知母、麥門冬、桔梗、玄參、甘草,主治功效為:腫毒:腫脹和疼痛的病症。口瘡:口腔中的潰瘍。兼治咳嗽聲啞:同時治療咳嗽和聲音嘶啞的症狀。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3. 沙參: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4. 百部:止咳化痰、驅蟲殺蟲、潤肺、止咳平喘。

  5. 射干: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

  6.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7.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8.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9.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10.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11.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滋陰消痹湯以當歸、生地黃為君藥,佐以沙參、百部、射干、地骨皮、知母、麥門冬、桔梗、玄參、甘草等藥材,共奏滋陰清熱、利咽解毒之效。方中當歸、生地黃滋陰養血,清熱涼血;沙參、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百部、射干清肺熱,利咽解毒;地骨皮、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涼血;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消痹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生地1錢,沙參1錢,百部1錢,射乾7分,地骨皮7分,知母7分,麥冬7分,桔梗7分,炒黃芩7分,元參5分,甘草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但陰虛火旺、內熱熾盛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消痹湯, 出處:《囊秘喉書》卷下。 組成:當歸1錢,生地1錢,沙參1錢,百部1錢,射乾7分,地骨皮7分,知母7分,麥冬7分,桔梗7分,炒黃芩7分,元參5分,甘草5分。 主治:腫毒,口瘡,兼治咳嗽聲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