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養血湯

JIA WEI YA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科宣言》卷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0%
心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1%
胃經 8%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生津養血的功效。養血湯旨在補血滋陰,而黃耆能補益氣血,使氣血充盈,有助於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
  2. 扶正祛邪: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養血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疾病,而黃耆的扶正祛邪作用,有助於增強體質,抵抗疾病,提高治療效果。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要藥,性溫味甘,能補血活血,潤腸通便。加味養血湯多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月經不調等,而當歸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起到補血養血的功效。
  2. 活血化瘀:當歸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助於消除瘀血,改善疼痛等症狀。這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症狀,如痛經、經閉、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血熱妄行、瘀阻經絡導致的症狀,如面紅目赤、口舌生瘡、血瘀經閉等,牡丹皮能起到清熱涼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2. 緩解燥熱: 加味養血湯的主要功效為養血活血,但部分藥材性質偏燥,容易引起燥熱。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緩解藥物燥熱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消暑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的功效。養血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等症,而脾胃虛弱則會影響氣血生化,因此加入白扁豆可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提升養血效果。
  2. 利濕滲濁,止瀉止痢: 白扁豆亦具有利濕滲濁、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虛濕盛、腹瀉等症,白扁豆能幫助利濕消腫,止瀉止痢,改善腸道功能,進而有助於氣血的生成和運行。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木瓜,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化瘀:木瓜味甘性平,入肝脾經,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木瓜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2. 健脾消食:木瓜亦有健脾消食的功效,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加味養血湯多用於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的患者,木瓜的加入能輔助補益脾胃,增強藥效。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對於脾虛濕盛、水腫、腹瀉等症狀,薏苡仁能有效改善。養血湯常用於血虛,而血虛多伴隨脾虛,因此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濕,使氣血生化更順暢。
  2. 祛濕止癢:薏苡仁還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若血虛伴有皮膚問題,加入薏苡仁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加味養血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養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其酸味可斂陰血,且能緩解肝氣鬱結,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因血虛、肝鬱所致的各種疼痛,如頭疼、腹痛、腰痛等。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滋養氣血,還能緩解疼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養血生血: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而茯苓可健脾利濕,使脾運化功能正常,有助於氣血生成,進而改善養血的效果。
  2. 利水消腫,促進血液循環: 茯苓亦具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血液循環,使養血成分更易於吸收利用,達到更好的養血功效。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養血湯常用於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者,加入陳皮可助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 藥方中可能含有較多滋膩之品,容易造成脾胃不適。陳皮可燥濕化痰,與其他藥材相配,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滋膩,使藥效更佳。

加味養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養血湯中多用滋陰養血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緩解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二、增強補益: 甘草性平,能補脾益氣,與養血湯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養血補氣、改善氣血不足的功效。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副作用,提高藥效,使養血效果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養血湯」


中藥方劑「加味養血湯」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白扁豆: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痘瘡後身體虛弱
  • 血虛氣弱
  • 脾胃虛寒
  • 貧血
  • 月經不調
  • 痛經
  • 帶下過多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扁豆: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總結:

中藥方劑「加味養血湯」組成:黃耆,當歸,牡丹皮,白扁豆,木瓜,薏苡仁,白芍,茯苓,陳皮,甘草, 主治功效:痘瘡後身體虛弱。具有補氣、養血、健脾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痘瘡後身體虛弱、血虛氣弱、脾胃虛寒、貧血、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過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當歸、白芍(炒)、白茯苓、沙參、苡仁、百合、甘草、白朮(炒)、麥冬。
蓮米5枚(去皮心)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合於氣血虧虛、血瘀阻滯所致的痘後人虛。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生濕。
  3.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養血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黃耆、白朮(炒)、白芍(炒)、丹皮(炒)、柴胡、陳皮、甘草、當歸。 主治:潮熱而唇白,神倦怠者,體虛也。

加味養血湯, 出處:《幼科宣言》卷二。 組成:黃耆、當歸、丹皮、扁豆(炒)、木瓜、苡仁、白芍(炒)、白茯苓、陳皮、甘草。 主治:補脾生血。主治:痘後人虛。

加味養血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黃耆、當歸、白芍(炒)、白茯苓、沙參、苡仁、百合、甘草、白朮(炒)、麥冬。 主治:童子癆。咳嗽吐痰,面青唇白,骨蒸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