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健脾湯

HE ZHONG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胃經 20%
肺經 16%
心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健脾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白朮能補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強體力。

2. 燥濕化痰:白朮亦能燥濕化痰,脾虛濕盛可導致痰濕內阻,影響脾胃功能,白朮能祛除濕氣,化解痰濁,改善脾胃運化,達到健脾化濕之效。

白朮在和中健脾湯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脾胃氣虛,健脾益氣: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脾胃氣虛常伴隨脘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白芍能緩解疼痛,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功能。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藥性: 和中健脾湯中其他藥材如黨參、茯苓等多屬溫補之品,白芍的寒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熱,達到協調陰陽、平衡脾胃的效果。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和中健脾湯以健脾和胃為主,茯苓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脘腹痞悶等症狀。
  2. 滲濕利水: 茯苓能利水滲濕,消除水腫,對於脾虛水停所致的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和中健脾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白術、陳皮、甘草等,也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與茯苓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健脾利濕的目的。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益氣,調和脾胃: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生津、益氣補虛等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食少乏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滋陰養血,健脾和胃: 當歸補血滋陰,能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氣血不足,同時又能滋養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在和中健脾湯中,當歸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和中健脾湯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瀉的功效。方中以其健脾利濕,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利水消腫之功效。
  2. 利水消腫:薏苡仁能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對於脾虛水停所致的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方中加入薏苡仁,有助於清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達到健脾利水的目的。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健脾和胃的藥物,如山藥、蓮子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健脾和胃的功效。
  2. 清熱解毒: 白扁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扁豆在和中健脾湯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健脾和胃,更能清熱解毒,全面提升方劑的療效。

和中健脾湯中包含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健脾: 神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和中健脾湯以健脾和胃為主,加入神麴可助於消食積滯,促進脾胃運化,提高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理氣化痰: 神麴不僅能消食積,也能理氣化痰。和中健脾湯常用於脾胃虛弱,痰濕內阻者,神麴的理氣化痰作用可助於疏通氣機,消除痰濕,進一步增強健脾和胃的效果。

綜上所述,神麴在和中健脾湯中起着消食健脾、理氣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能理氣燥濕,健脾和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調,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陳皮能疏理脾胃氣機,促進消化,改善食慾,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2. 降逆止嘔:陳皮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反胃等症狀。陳皮能理氣降逆,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陳皮在和中健脾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健脾和胃,又能降逆止嘔,為治療脾胃虛弱的症狀提供了重要幫助。

和中健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之效。和中健脾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質各異,甘草可將藥性調和,使藥效更協調。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黨參、白術等藥材配合,可加強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的功效;與黃芪、茯苓等藥材配合,可增強利水消腫、健脾利濕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中健脾湯」,主治痘症因氣弱脾虛而起,十二三天內沒有其他併發症的。中藥方劑組成包括白朮、白芍、茯苓、當歸、薏苡仁、白扁豆、神麴、陳皮、甘草。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等功效。白扁豆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整體而言,中藥方劑「和中健脾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水、祛濕、消腫等功效,可作為痘症因氣弱脾虛而起的治療方法。

傳統服藥法


白朮(炒)、白芍(炒)、白茯苓、歸身、苡仁、扁豆(炒)、神曲(炒)、陳皮、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健脾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二。 組成:白朮(炒)、白芍(炒)、白茯苓、歸身、苡仁、扁豆(炒)、神曲(炒)、陳皮、甘草。 主治:痘症氣弱脾虛,十二三朝無雜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