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荊防清表湯

JING FANG QING BIAO TANG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7%
肝經 15%
心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9%
脾經 6%
膽經 6%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小兒痘證,因風閉、熱鬱、穢濁,致熱逾3日,應見點而不見,無汗惡風者。

傳統服藥法

荊芥、 羌活、 銀花、 紫草、 桔梗、 川芎、 防風、 連翹、 酒梔、 薄荷、 滑石、 白芷。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羌活性辛、苦、溫。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主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紫草性苦、寒。主治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治溫熱斑疹、濕熱黃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秘、燒傷、濕疹、丹毒、癰瘍。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薄荷性味辛、涼。主升浮、既可疏散上焦風熱、又可疏理肝氣,用於疏風散熱、疏肝解鬱。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

滑石性甘淡、寒、無毒。主治利水通淋、清解暑熱、祛濕斂瘡。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怕冷多痰不易流汗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荊防清表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五。 組成:荊芥、羌活、銀花、紫草、桔梗、川芎、防風、連翹、酒梔、薄荷、滑石、白芷。 主治:小兒痘證,因風閉、熱鬱、穢濁,致熱逾3日,應見點而不見,無汗惡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羌活解郁湯

相似度 76%

羌活散郁湯

相似度 66%

川芎茶調散

相似度 63%

四物茶調散

相似度 63%

清上防風湯

相似度 60%

上清丸

相似度 60%

芩連上清丸

相似度 60%

時疫清瘟丸

相似度 60%

九味流氣飲

相似度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