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治中湯

JIA WEI ZH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1%
肺經 18%
心經 12%
腎經 11%
肝經 7%
大腸經 4%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治中湯」

組成: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瘡瘍破潰後,腹瀉不止。

藥理作用:

  • 青皮:具有抗菌、抗炎、鎮痛、祛風、解痙作用。
  • 訶子:具有抗菌、抗炎、止瀉、固表作用。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止瀉、止痛作用。
  • 白朮:具有健脾、利水、固表、止瀉作用。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作用。
  • 人參:具有補氣、益氣、強心、抗疲勞作用。
  • 砂仁:具有燥濕、化痰、止瀉作用。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止嘔作用。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作用。

臨牀應用:

  • 主要用於治療瘡瘍破潰後,腹瀉不止。
  • 也可用於治療其他腹瀉、痢疾、腸炎等疾病。

總結:

中藥方劑「加味治中湯」具有清熱解毒、補氣固表、止瀉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破潰後,腹瀉不止,以及其他腹瀉、痢疾、腸炎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青皮(炒)3錢, 訶子5錢, 乾薑(炒)5錢, 白朮(土炒)5錢, 茯苓5錢, 人參3錢, 砂仁3錢,半夏2錢, 甘草1錢。
上作6服。加生薑5片,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為主;訶子、砂仁收斂固澀,以助正氣,固表止瀉。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感冒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中有鳴叫聲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治中湯, 出處:《得效》卷四。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乾薑1兩,青皮1兩,陳皮1兩,藿香5錢,半夏5錢,甘草3錢。 主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加味治中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青皮(炒)3錢,訶子5錢,乾薑(炒)5錢,白朮(土炒)5錢,茯苓5錢,人參3錢,砂仁3錢,半夏2錢,甘草1錢。 主治:瘡瘍潰後,泄瀉不止。

加味治中湯,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乾薑(炮)1兩,白朮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加味治中湯, 出處:《醫便》卷二。 組成:人參1錢半,白朮(陳土炒)2錢半,白芍藥(醋炒)1錢5分,甘草(炙)1錢,青皮(去瓤,麸炒)7分,陳皮(去自)1錢,乾薑(炒黑)1錢,蒼朮(麸炒)1錢半,升麻5分,柴胡5分,防風5分,白茯苓1錢。 主治:春月肝木乘脾,腹痛久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