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握宣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積導滯: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的功效。握宣丸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檳榔的消積導滯作用可以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 降逆止嘔: 檳榔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握宣丸中也常配伍其他降逆止嘔藥物,如半夏、生薑等,共同起到止嘔的效果。
總而言之,握宣丸中加入檳榔是為了發揮其消積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的目地。
握宣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和活血通絡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腎陽、散寒邪、通經絡、止痛的作用。握宣丸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脾陽虛引起的寒濕痹痛,肉桂可以溫補腎陽,驅散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此外,肉桂亦可溫脾胃,有助於改善脾陽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與握宣丸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整體療效。
握宣丸中包含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之功效。握宣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而乾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寒邪引起的症狀。
- 助藥力:乾薑能引藥入脾胃,並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握宣丸中其他藥物多為寒涼藥性,如白朮、茯苓等,加入乾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寒涼,損傷脾胃之氣。
握宣丸方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握宣丸主治陽虛寒凝,氣血運行不暢之症,附子可溫煦脾陽,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陽虛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握宣丸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乾薑等,也有溫陽健脾之效,附子與之相配,可相互協同,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陽虛寒凝之症。
握宣丸方劑中包含甘遂,主要由於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病症。甘遂味苦、性寒,入脾、膀胱經,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對於體內積聚的濕濁、痰飲等病邪具有較強的驅散作用。
然而,甘遂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不可隨意服用。在握宣丸中,甘遂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發揮其瀉水逐飲的功效。
握宣丸方劑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健脾止嘔。握宣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高良薑可以溫暖脾胃,驅寒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病的效果。
- 行氣止痛:高良薑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握宣丸中加入高良薑,可以更好地緩解脾胃疼痛,提高療效。
握宣丸中加入韭根,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溫陽散寒: 韭根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二、行氣活血: 韭根氣味辛香,能行氣活血,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握宣丸中加入韭根,旨在發揮其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握宣丸方劑中含有巴豆,其原因主要在於巴豆的峻下作用。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止痛之效。在握宣丸中,巴豆主要用於攻下積滯,清熱解毒。
由於巴豆性峻,使用時需謹慎。在握宣丸中,巴豆的用量一般較小,且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全面。
握宣丸中使用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蟲止癢: 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之效。握宣丸主治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疥瘡、濕疹等皮膚病,硫磺可直接作用於病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減輕瘙癢,達到止癢效果。
- 燥濕解毒: 硫磺性燥,可燥濕解毒,清除濕熱蘊結,使皮膚恢復正常。握宣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配伍使用,如黃柏、苦參等,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握宣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握宣丸主要用於治療大小便難,燥結的症狀,特別是因服用收澀藥物導致的腹脹、悶亂,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握宣丸可以迅速通利大小便,緩解危急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握宣丸的組成包含了多種具有強烈溫熱、通利、攻下作用的藥物,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溫陽散寒,溫通經脈: 方中肉桂、乾薑、附子、高良薑皆為辛溫之品,具有溫陽散寒,溫通經脈的作用。中醫認為,寒邪凝滯可以導致氣機不暢,進而影響大小便的排泄。溫陽散寒可以驅除體內寒邪,恢復陽氣的溫煦作用,使經脈通暢,氣機運行恢復正常。
攻下逐水,通腑泄熱: 方中巴豆、甘遂具有強烈的瀉下逐水作用。巴豆峻下冷積,甘遂瀉水逐飲。二藥合用可以強力攻逐腸胃積滯,清除燥屎,疏通腸道。
行氣活血,消積導滯: 檳榔、韭根具有行氣活血,消積導滯的功效。檳榔破氣消積,行水化痰,韭根行氣活血,調和脾胃。二藥可以增強通腑瀉下的效果,並有助於緩解腹脹悶亂的症狀。
引藥下行,直達病所: 古文記載本方用法特殊,需將藥丸握於手心,利用手心的溫度及藥物的外用作用,將藥效引導至下焦,直達病所。這與中醫“引經報使”的理論相符,可以增強藥效,加速病情緩解。
綜合而言,握宣丸通過溫陽散寒、攻下逐水、行氣活血等多重作用,達到迅速通利大小便的目的。方中多為峻猛之品,藥力強勁,主要針對實證、急證。
各版本組成差異分析:
不同的醫書記載的握宣丸組成略有差異:
- 《儒門事親》版本的握宣丸組成較為完整,包含檳榔、肉桂、乾薑、附子、甘遂、高良薑、韭子、巴豆、硫磺九味藥。
- 《醫碥》版本去掉了肉桂和附子。
- 《醫學綱目》版本中沒有提到韭子,且各藥等分,巴豆用量為一錢半。
- 《藥治通義》版本則是在《醫學綱目》版本基礎上加回了韭子。並記載另一版本,去乾薑、韭子,加附子,用粟米飯和丸。
這些差異可能體現了不同醫家對該方劑的理解和應用經驗的差異。但總體而言,各版本均以溫陽、攻下、行氣為主要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檳榔、肉桂、乾薑、附子、甘遂、良薑、韭子、巴豆各等分,硫黃1錢。
上為細末,軟米和丸,如梧桐子大。
早晨先用椒湯洗手,放溫揩乾,用生油少許泥手心,男左女右,磨令熱握1丸,宣1-2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握宣丸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握宣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握宣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檳榔、肉桂、乾薑、附子、甘遂、良薑、韭子、巴豆各等分,硫黃1錢。 主治:大小便難。
握宣丸, 出處:《田氏保嬰集》。 組成:巴豆1錢半,硫黃、良薑、附子、檳榔、甘遂各等分。 主治:小兒大小便難,嘔吐,藥食不下,命在頃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