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神驗丸

WU HANG SHEN Y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9.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21%
腎經 18%
心經 12%
胃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9%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行神驗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引火歸源的功效。五行神驗丸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陽虛水腫等症,肉桂可溫陽化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助藥之力: 肉桂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引導藥性直達病竈。五行神驗丸中其他藥材如附子、乾薑等也有溫陽散寒之效,肉桂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功效,使藥力更強,療效更佳。

五行神驗丸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五行神驗丸多用於寒邪凝滯、陽氣虛衰所致的病症,如脾胃虛寒、腹痛泄瀉、四肢厥冷等。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振奮陽氣,使陽氣回升,達到溫中散寒、止痛止瀉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乾薑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協同作用。例如,與茯苓、白朮等配伍,可加強健脾益氣之效;與肉桂、附子等配伍,可增強回陽救逆之效。乾薑的存在,能使五行神驗丸的功效更加全面,更好地治療疾病。

五行神驗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特性:

  1. 瀉下攻積:巴豆性峻烈,味辛,能瀉下通便,攻逐積滯,對於寒凝氣滯、積聚於腸胃的病症,可起到快速通便、消積化瘀的功效。
  2. 引藥入肝:五行神驗丸以疏肝解鬱為主,巴豆味辛,入肝經,可引藥入肝,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疏肝解鬱的效果。

巴豆藥性猛烈,不可自行服用,需遵醫囑使用。

五行神驗丸中加入硫磺,其主要原因在於硫磺具備以下特性:

1. 燥濕化痰: 硫磺性溫燥,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凝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

因此,五行神驗丸中加入硫磺,旨在發揮其燥濕化痰和殺蟲止癢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病症。然而,硫磺性燥,使用需謹慎,不可過量,以免損傷津液。

五行神驗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竅開竅: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效。可改善氣機阻滯,疏通經絡,並提升藥效的穿透力,加速藥物到達病竈。
  2. 活血化瘀: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助於解除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改善病症。

五行神驗丸中麝香的使用,充分利用其獨特藥性,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五行神驗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五行神驗丸主治「一切瘧疾」。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五行學說和藥物性味歸經理論,並結合了瘧疾的病因病機。

  • 五行配伍: 方中靛花(東方屬木)、桂心(南方屬火)、乾薑(西方屬金)、巴豆(北方屬水)、硫黃(中央屬土),分別對應五行,體現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中醫認為瘧疾的發生與外感邪氣、內傷飲食、痰濕內阻等因素有關,邪氣侵入人體後,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寒熱往來等症狀。通過五行配伍,調節體內五臟六腑的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 藥物功效:

    • **靛花:**雖古文未提及具體功效,但靛花作為中藥材,通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可能針對瘧疾的熱毒症狀。
    • **肉桂(桂心):**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可驅散侵入體內的寒邪,並改善氣血運行。
    • **乾薑:**暖胃止嘔、解表發汗,可溫中散寒,協助肉桂驅除寒邪,並通過發汗將邪氣排出體外。
    • **巴豆:**消痰利水、通便排毒,巴豆性熱,大毒,可攻逐體內積聚的痰濕和毒素,對於瘧疾中的痰濕阻滯證有較強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大,需要謹慎使用。
    • **硫黃:**殺菌消毒、燥濕去腐,可殺滅病原體,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
    • **麝香:**開竅醒腦、行氣活血,可振奮陽氣,促進氣血流通,加速病邪的排出,並緩解瘧疾引起的昏迷、抽搐等症狀。
  • 製備與用法: 古文記載了特殊的製備方法,如「據五方安排定」、「露七夜」等,可能與古代的祭祀儀式或藥物炮製方法有關,強調了藥物的靈性與效力。同時,「以薄糊調靛花末為丸」的製劑方式,以及「發日淨手取」、「以綿裹香火炙令熱」等使用方法,也體現了古代中醫對藥物炮製和使用的講究。

  • 《聖濟總錄》記載用法:《聖濟總錄》提到用銀器或沙石銚以好酒熬製,並在發病當日一早服用,服後會吐涎,吐涎後即癒,如尚有寒氣未退,五七日後可再服。這可能是另一種版本的五行神驗丸用法,是以酒劑方式服用,酒能行藥勢,增強藥效,而吐涎則可能是祛除痰邪的表現。

綜合而言,五行神驗丸通過五行配伍,利用藥物的溫熱之性,祛除體內的寒邪、痰濕和毒素,並通過行氣活血、開竅醒腦等作用,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記載的藥方組成和用法可能存在差異,且巴豆具有較大的毒性,現代中醫在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澱花2兩(東方),桂1兩(南方),乾薑1兩(西方),巴豆1兩(北方),硫黃1兩(中央),麝香少許。
上六味,將五般藥置盤內,於中庭露七夜,至五日,將巴豆去殼,湯煮三五十沸,搗研余藥為散,入麝香,以薄面糊調澱花末為丸,如櫻桃大,丸了焙乾,於盒內盛,不得觸污。
發日淨手取,以綿裹,香火炙令熱,男左女有,預安耳中,便利時除去,淨手後再安耳中。
忌一切葷、辛、果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行神驗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行神驗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五行神驗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澱花2兩(東方),桂1兩(南方),乾薑1兩(西方),巴豆1兩(北方),硫黃1兩(中央),麝香少許。 主治:一切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