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至寶回生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以下特性: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可通竅開鬱,醒腦開竅,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效果,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
-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麝香在「至寶回生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並促進傷口癒合。
「至寶回生丹」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開竅醒神,化痰止咳: 丁香芳香走竄,可開通心竅,醒神益智。同時,其辛散之性,可化痰止咳,對於寒邪阻滯心肺,導致的胸悶氣喘、神志不清等症狀,亦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至寶回生丹」方劑中加入丁香,可起到溫中散寒、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回陽救逆,恢復患者的生命體徵。
至寶回生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進行活血化瘀、理氣解鬱,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硫磺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炎的特性,常用於治療一些由於痰濕、血瘀引起的病症。其特有的熱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協助身體的自我修復過程。
此外,硫磺還有助於調理內部環境,能夠減輕由於氣血不暢而引起的疼痛和發炎的症狀。在至寶回生丹的組方中,硫磺的添加不僅增強了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針對各種病理變化,還能提高體內代謝,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因此,硫磺的存在對於整個方劑的功效至關重要。
至寶回生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逆: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之效可助於溫暖脾胃,驅除寒邪,改善因寒邪侵襲脾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 吳茱萸善於降逆止嘔,可抑制胃氣上逆,並藉由溫暖胃氣,減輕胃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吳茱萸在至寶回生丹中扮演着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因寒邪侵襲脾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至寶回生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補火、引火歸元、散寒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可溫補心陽,振奮心氣,適用於陽氣虛衰、心氣不足、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
此外,肉桂還可引火歸元,將心陽之火引向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至寶回生丹」中加入肉桂,旨在溫補心陽、散寒止痛,助於回陽救逆,增強其回生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至寶回生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以溫裏散寒、開竅通絡為核心,主治寒邪內盛或痰阻氣滯所致的急症,具體包括:
- 吐瀉:寒邪直中脾胃,陽氣受阻,升降失常而引發上吐下瀉。
- 手足麻木:寒凝血脈或痰濕阻絡,氣血不達四末所致。
- 筋疼腹痛:寒性收引,經絡拘急,或痰濕內停,氣血不通而痛。
- 痰症:寒痰凝滯於胸膈或經絡,阻礙氣機運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麝香(3分):
- 辛溫香竄,能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為急症「通閉」關鍵。
- 適用於痰壅神昏或寒閉經絡,助他藥穿透寒濕之邪。
公丁香(1錢)、吳茱萸(1錢)、肉桂(1錢):
- 三者均屬辛熱之品,共奏溫裏散寒之效。
- 丁香:暖胃降逆,止嘔止瀉,針對中焦虛寒。
- 吳茱萸:疏肝下氣,散寒止痛,善治厥陰頭痛、腹冷吐瀉。
- 肉桂:補命門火,溫通血脈,化解寒凝血瘀。
- 三者均屬辛熱之品,共奏溫裏散寒之效。
倭硫黃(豆腐制,1錢):
- 硫黃本燥熱有毒,豆腐製後減其烈性,保留溫陽逐寒之力。
- 助陽解毒,逐沉寒痼冷,尤適於寒痰凝滯或腹冷絞痛。
三、外用法機理
臍療(神闕穴):
- 神闕為先天命蒂,內聯臟腑,外敷藥力易直達病所。
- 蔥汁辛散,助藥性滲透;暖臍膏與熱熨(麩皮布包)加強溫通,共奏散寒回陽之效。
整體作用:
- 以溫熱藥群攻寒邪,配麝香開竅,硫黃攻逐,形成「溫通並行」之勢。
- 針對寒、痰、瘀交阻之急症,外治法避免內服毒性風險,速效救逆。
四、方劑特色
此方以「溫裏開竅」為綱,藉外治避硫黃、麝香內服之慎,體現中醫「急則治標」思維,尤重局部與整體寒邪的同步化解。
傳統服藥法
麝香3分,公丁香1錢,倭硫黃(豆腐制)1錢,吳茱萸1錢,肉桂1錢。
上為細末。
用蔥汁拌勻,納入臍中,外再以暖臍膏蓋貼於上,用炒蒸麩皮布包熨腹。
不可誤入口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寶回生丹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至寶回生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至寶回生丹, 出處:《經驗匯抄良方》。 組成:麝香3分,公丁香1錢,倭硫黃(豆腐制)1錢,吳茱萸1錢,肉桂1錢。 主治:吐瀉,手足麻木,筋疼腹痛,痰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