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靈散中含有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 驅風止癢: 硫磺性溫燥,具有驅風止癢之效。青靈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硫磺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減輕炎症反應,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
- 活血化瘀: 硫磺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關節疼痛和腫脹,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青靈散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青黛源自於蓼藍等植物的葉子,經加工製成,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藥性。
青黛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此外,青黛還能止血,對於外傷出血、鼻衄、咯血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青靈散中加入青黛,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青靈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辛熱之性,可起到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入腎經,可溫補腎陽,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活血通絡: 肉桂辛溫走竄,能活血化瘀,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緩解局部疼痛和腫脹。
因此,肉桂的加入,在青靈散中起到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相關疾病的症狀。
青靈散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豁痰散結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中風昏厥等症,能迅速打開閉塞的經絡,恢復神志,故常用於治療此類疾病。
- 活血止痛: 麝香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故可用於相關疾病的治療。
總而言之,麝香在青靈散中,發揮開竅醒神及活血止痛的功效,為重要藥材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疽不紅之症」,屬中醫外科陰證範疇。陰疽多因氣血虛寒、痰濕凝滯所致,患處色白或黯、腫硬不紅、痛勢緩慢,甚或潰後難斂。青靈散外貼,具溫通散結、解毒消疽之效,專攻陰寒鬱滯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硫黃(1錢):
性溫熱,功擅溫陽散寒、殺蟲解毒。外用可破陰疽積滯,促進氣血流通,針對陰寒凝結之病機。白火(1錢):
疑為「白礬」之別稱(或「白火丹」等煉丹術產物)。白礬燥濕化痰、斂瘡止血,助硫黃化解痰濕凝滯,兼收斂瘡口。青黛(3分):
性寒涼,清熱解毒,與溫藥相伍,防溫燥過甚而化熱,兼消潛伏之熱毒,體現「反佐」思維。上玉桂(5分,即肉桂):
補火助陽、溫通經脈,強化硫黃之溫效,引火歸元以散陰寒,改善局部氣血不通。當門子(5分,即麝香):
芳香走竄,透達經絡,開結消腫。其穿透力助諸藥深入病所,破滯散結。
配伍特點
- 溫通為主,寒熱並用:以硫黃、肉桂為主溫散陰寒,佐青黛制約熱性,防瘡毒蘊熱。
- 開破結合:麝香開竄,硫黃破結,白礬固斂,形成「散中有收」之力,促邪外透而不傷正。
- 外用直達:通過膏藥貼敷,使藥力直透患處,針對局部氣血瘀滯、痰濕結聚之病機。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溫陽散寒、化痰通絡,改善陰疽局部的氣血瘀滯與寒濕蘊結。硫黃、肉桂溫散以解寒凝,麝香開竅以通壅滯,青黛、白礬清斂以防毒瘀。諸藥協同,使陰疽由「不紅」轉為「紅活」,促其消散或潰後生肌,體現中醫「陰證轉陽」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硫黃1錢,白火1錢,青黛3分,上玉桂5分,當門子5分。
上為細末。
摻於萬應膏上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靈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硫黃1錢,白火1錢,青黛3分,上玉桂5分,當門子5分。 主治:陰疽不紅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