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丹

BI XIA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一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7%
肺經 14%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胃經 9%
膀胱經 4%
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霞丹方中含有巴豆,此乃因巴豆性峻烈,為其主要功效所在。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驅蟲之效。其峻下之力,可強力攻逐腸胃積滯,對於積食便祕、腹脹疼痛、蟲積腹痛等症,能起到立竿見影之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不可隨意服用,需遵醫囑,適量使用,方可發揮其藥效,避免藥物中毒。

碧霞丹方中包含肉桂,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溫陽補腎,助陽氣生髮: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助陽氣生髮的功效。對於陽氣不足,腎陽虛衰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陽補腎、增強陽氣的作用。
  2. 溫經通脈,活血止痛:肉桂性熱,可溫經通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寒性腹痛、痛經、風寒濕痺等症狀,肉桂能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碧霞丹方中加入肉桂,是為了溫陽補腎、溫經通脈,以改善因陽氣不足、寒凝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

中藥方劑[碧霞丹]的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硫磺能夠減少體內的炎症,促進組織的修復。在[碧霞丹]中,硫磺的添加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和消腫效果,有助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健康問題。然而,硫磺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避免過度刺激。

碧霞丹方劑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基於其收斂止血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止血、燥濕、解毒等功效。

在碧霞丹方中,白礬主要用於止血,例如治療鼻衄、咯血、便血、崩漏等症狀。此外,白礬的燥濕作用也能有效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瀉、帶下等病症。

碧霞丹中加入青黛,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碧霞丹常用於治療熱毒攻肺、咳嗽痰稠、口鼻乾燥等症,青黛可有效清除肺熱,緩解炎症反應。

二、 消腫止痛:青黛亦可消腫止痛,對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具有一定療效。碧霞丹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青黛可輔助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痛苦。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霞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的記載,碧霞丹的應用廣泛,其主要功效可歸納如下:

1. 治療瘧疾

《是齋百一選方》明確指出「治瘧碧霞丹」,並記載了其具體組成及製備方法,且言「唐仲舉、錢季毅皆曾合有功效」。此方將巴豆、肉桂、硫磺、白礬、青黛五味藥物按五行方位排列,體現了古代醫學對天人合一的觀點。其治療原理可能與巴豆的瀉下、消癰散結,硫磺的解毒燥濕,以及其他藥物的協同作用有關,通過改變體內病邪的環境,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2. 治療風痰、癲癇驚風

《本草綱目》、《串雅內外編》等記載碧霞丹可用於治療「風痰迷悶」、「凡中風痰厥,癲癇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急,上視搐搦」等症狀。這些描述表明,碧霞丹對於中風、癲癇等引起的痰涎壅盛、神志昏迷、肢體抽搐等症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此類方劑的組成包括烏頭尖、附子尖、蠍梢等辛溫燥烈之藥,搭配石綠(即銅綠)等具解毒之藥,其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辛溫之藥溫通經絡、祛風散寒,同時利用石綠的解毒功效,達到祛痰開竅、止驚定搐的目的。

3. 治療目疾

《衛生寶鑒》、《奇效良方》等記載碧霞丹可用於治療「目赤腫」、「內障」等眼疾。其中,《奇效良方》中,碧霞丹的組成包括當歸、沒藥、血竭、白丁香、硼砂、麝香、牙硝、乳香、黃連、銅綠等,此方以清熱解毒的黃連為主,搭配活血化瘀的當歸、沒藥等,兼具散風明目的功效,其治療原理應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風明目等作用,改善眼部炎症,達到治療眼疾的目的。

4. 治療吐逆不止

《本草綱目》、《肘後備急方》等記載碧霞丹可用於治療「吐逆不止」。此處的碧霞丹組成與前述不同,多以黃丹為基礎,搭配米醋等,?製成丸。此方可能具有收斂止瀉、鎮吐的作用。

5. 治療小兒急驚風

《幼幼新書》等多處提及碧霞丹可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化痰涎。此處的碧霞丹組成各異,但多包含硫黃、膩粉、青黛、巴豆等,具有較強的攻逐痰涎,清熱解毒之效,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攻邪化痰、清熱定驚,緩解小兒急驚風的症狀。

6. 治療水氣

《雞峰普濟方》記載碧霞丹可用於治療「十種水氣」,此處的碧霞丹組成包含寒水石、滑石、膩粉、粉霜、?砂等,多為利水滲濕之藥,表明碧霞丹亦可應用於水腫等疾病。

總結而言,碧霞丹的組成和應用廣泛,針對不同的病症,其配伍和功效亦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碧霞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消痰定驚等多重功效。古代醫家根據其不同配伍,將其應用於瘧疾、風痰、癲癇、眼疾、吐逆、小兒急驚風、水腫等疾病,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北來黃丹4兩。上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煎,令乾,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煅透紅,冷取研細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丸,煎酵湯送下,不嚼,只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心絞痛結膜炎癲癇瘧疾小兒驚巒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四肢抽搐乾眼症暈眩全身性水腫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碧霞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銅綠1兩,蟾酥2錢,巴豆霜1錢,麝5分。 主治:疔瘡不疼者。

碧霞丹,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寒水石半兩,滑石半兩,膩粉半兩,粉霜3錢,硇砂3錢。 主治:十種水氣。

碧霞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組成:石綠1兩,膽礬半兩,白礬1錢,輕粉1錢。 主治:小兒急中卒風,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碧霞丹, 出處:《百一》卷十一。 組成:巴豆(取肉,去油,别研細)、官桂(去粗皮,研細)、硫黃(去砂石,研細)、白礬(别研細)、青黛(别研細)各等分。 主治:瘧疾。

碧霞丹,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石綠(研九度,飛)10兩,附子尖70介,烏頭尖70個,蠍梢70個。 主治:卒中急風,眩運僵僕,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碧霞丹, 出處:《理瀹》。 組成:爐甘石(制)2兩,黃丹(炒)2兩,銅綠8錢,海螵蛸5錢,歸尾1錢,沒藥1錢,血竭1錢,白丁香1錢,硼砂1錢,牙硝1錢,乳香1錢,青鹽1錢,輕粉1錢,雄黃1錢,元明粉1錢,膽礬1錢,明礬1錢,朱砂1錢,熊膽1分,冰片3分,麝1分,黃連1兩,川芎3錢,當歸3錢,赤芍3錢,生地3錢,柴胡3錢,龍膽草3錢,蕤仁3錢,杏仁3錢,蟬蛻3錢,菊花3錢,黃柏3錢,五倍3錢,羌活3錢,防風3錢,木賊草3錢。 主治:目內外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