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粉散

BI F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腎經 23%
肝經 21%
肺經 10%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碧粉散]的組成中包含蛇床子,是因為蛇床子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蛇床子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發炎等問題。其主要作用在於清熱解毒,對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具有顯著效果。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碧粉散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其殺菌燥濕的功效。

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解毒之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疥瘡、皮膚癬菌感染等皮膚病症。此外,硫磺還有燥濕作用,能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改善濕疹、皮炎等因濕氣過重引起的皮膚病症。

因此,碧粉散中加入硫磺,可以發揮其殺菌燥濕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症。

碧粉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青黛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二、 活血化瘀:青黛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外傷瘀血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青黛能有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因此,碧粉散中加入青黛,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治療各種外感熱毒或外傷瘀血所致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粉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碧粉散」的組成包含蛇床子、硫磺、青黛等藥材,其古代主治為「小兒遍身疥癬如粟,癢而搔之,膿血出」。 從藥材的特性及古文的描述,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藥材功效與作用機理分析:

  • 蛇床子: 具有溫腎、燥濕、殺蟲的功效。在治療小兒疥癬時,蛇床子主要發揮其殺蟲止癢的作用,能有效對抗引起疥癬的病原體(如疥蟲),並能減輕因濕邪引起的搔癢不適。
  • 硫磺: 具解毒、殺菌、止癢的特性。硫磺的殺菌作用有助於清除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同時其解毒止癢的功效也能緩解疥癬所帶來的皮膚瘙癢症狀。
  • 青黛: 具涼血、消炎、解熱的作用。青黛的清熱涼血作用能緩解皮膚因炎症產生的紅腫熱痛,有助於減輕因搔抓導致的炎症反應,促進皮膚的修復。

綜合治療原理:

「碧粉散」透過三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針對小兒疥癬的病機進行綜合治療:

  1. 殺蟲止癢: 蛇床子和硫磺共同發揮殺蟲作用,從根本上清除疥蟲,同時緩解因蟲害引起的搔癢感。
  2. 清熱解毒: 青黛的涼血清熱作用,能消除因搔抓或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
  3. 燥濕止癢: 蛇床子的燥濕作用,能幫助改善皮膚的濕潤環境,不利於疥蟲的滋生,並進一步減輕瘙癢。

總結:

「碧粉散」主要針對小兒疥癬的病因及症狀,透過殺蟲、清熱、燥濕等作用,達到止癢、消炎、解毒的治療效果,從而改善小兒疥癬的症狀,促進皮膚的恢復。 古文亦有記載,使用方法為將藥物與油及蔥巴豆煎煮後,濾去藥渣,再加入蜂蠟融化後冷卻成膏,以塗抹方式使用於患處。此劑型與塗抹方式,亦有助於藥效的局部吸收和發揮。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1兩(微炒),狼毒半兩用,硫黃半兩,青黛半兩。
上為末,膩粉少許拌勻。
好油調塗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碧粉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蛇床子1兩(微炒),狼毒半兩用,硫黃半兩,青黛半兩。 主治:小兒遍身疥癬如粟,癢而搔之,膿血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