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五疳丸

消痞五疳丸

XIAO PI WU G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3%
胃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11%
大腸經 7%
心經 7%
腎經 5%
膽經 4%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五疳丸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痞化積: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痞化積的功效。五疳病症多因脾胃積熱、飲食不節而起,胡黃連能清熱解毒,消除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瀉火除煩,安神定志: 胡黃連亦可瀉心火,除煩躁,安神定志。五疳病症常伴有煩躁不安、睡眠不佳等症狀,胡黃連能清熱瀉火,使心神安寧,改善睡眠質量。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消痞散積: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痞、健脾消食的功效。五疳病症多因脾胃虛弱,積滯內停所致,木香可助消化,消積滯,緩解脾胃負擔,從而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2. 理氣止痛:木香還能理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五疳病症中常見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木香在消痞五疳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消積化滯,又能理氣止痛,輔助其他藥物協同治療五疳病症。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基於其 開竅醒神活血化瘀 的藥理作用。

麝香具有芳香開竅之性,能 通達經絡醒脾開胃,有助於改善五疳患兒的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 等症狀。

同時,麝香亦能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五疳引發的 腹痛、腹脹 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麝香還具有一定的 解毒 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 毒素,改善五疳患兒的 面色萎黃 等症狀。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蘆薈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五疳病症多因脾胃積熱、濕熱蘊積所致,蘆薈可清熱解毒,瀉火除濕,有助於消散積熱,改善疳疾。
  2. 潤腸通便: 蘆薈有潤腸通便之效,可幫助排泄積滯,改善消化不良,緩解脾胃不適。五疳患兒常伴有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蘆薈可促進排便,改善腸道功能,有利於恢復脾胃運化。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化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消痞之效。五疳病症多與脾胃虛弱、濕邪積聚有關,赤茯苓能健脾益氣,化解濕邪,從根源上改善病症。
  2. 清熱解毒:赤茯苓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熱化痰,解毒消腫。五疳病症中,部分患者可能伴隨發熱、口臭、腹痛等症狀,赤茯苓能清熱解毒,緩解這些伴隨症狀,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消痞五疳丸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散風止痙: 蟬蛻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痙的功效。五疳病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蟲積、熱毒等因素引起,蟬蛻可以清熱解毒,散風止痙,改善病症。
  2. 疏風通絡,止癢止痛: 蟬蛻能疏通經絡,散風止癢,並能止痛。五疳病症常伴隨發熱、煩躁、腹痛等症狀,蟬蛻可疏通經絡,散風止癢,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消痞五疳丸方中加入澤瀉,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及健脾化濕之功效。

  1. 利水滲濕: 澤瀉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積聚的水濕,緩解因脾胃濕困所致的痞塊和疳積。
  2. 健脾化濕: 澤瀉同時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五疳症狀。

澤瀉的加入,有助於消痞五疳丸整體功效的發揮,達到健脾化濕、消痞除疳的療效。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利濕解毒的功效。五疳病症常伴隨脾胃濕熱、痰濁阻滯,文蛤可清熱化痰,消解脾胃積滯,緩解五疳症狀。
  2. 滋陰降火: 文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滋陰降火,緩解五疳引起的陰虛內熱,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文蛤在消痞五疳丸中,起到清熱化痰、滋陰降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五疳病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消痞五疳丸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瀉火,燥濕殺蟲: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二經,善於清泄肝膽實火,並能燥濕殺蟲。五疳病症多因脾胃積熱、濕邪內阻所致,龍膽草可清熱解毒,除濕殺蟲,有助於改善五疳症狀。
  2. 疏肝利膽,健脾消積:龍膽草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疏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此外,其清熱燥濕之性亦可健脾消積,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減輕五疳的症狀。

消痞五疳丸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效。消痞五疳丸中多用苦寒之藥,甘草的加入可以減輕苦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二、健脾益氣: 甘草性緩和,能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五疳患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症狀。甘草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整體療效,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羊肝,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益血: 羊肝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補肝益血、養血柔肝的功效。五疳病症常伴有肝脾虛弱、血虛氣滯,而羊肝能補益肝血,改善肝臟功能,從而緩解五疳所致的肝脾失調、氣血不足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羊肝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五疳。五疳病因複雜,部分患者可能因飲食不潔、熱毒內積而發病,羊肝可清熱解毒,幫助機體清除熱毒,緩解五疳症狀。

消痞五疳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五疳病症常伴隨風寒襲肺,咳嗽痰多。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緩解五疳病患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兼顧脾胃,健脾和胃:五疳病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而起。防風兼具健脾和胃之功,能促進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有助於改善五疳病患的體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消痞五疳丸中加入防風,可謂藥到病除,既能疏散風寒,又能健脾和胃,是治療五疳病症的有效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痞五疳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疳積」(小兒脾胃虛損、營養失調之證)與「痞積」(氣滯痰結、腹中結塊)。傳統描述之症狀可分三大類:

  1. 脾胃虛弱:面黃肌瘦、懶食腹脹、洩瀉喜冷、肚大青筋,反映運化失常、積滯內生;
  2. 肝熱上炎:目赤眵多、白翳遮睛、口舌生瘡、齦腫出血,乃肝膽鬱熱夾積毒上攻;
  3. 痰火擾神:驚悸咬牙、咳嗽氣喘,可能因積久化熱、痰火內動所致。
    整體病機為「肝脾同病」,虛實夾雜,以實熱積滯為主。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 清熱消積 為核心,輔以 健脾殺蟲,兼顧 涼肝明目,可分四組解析:

  1. 攻積清熱組

    • 胡連、蘆薈、膽草:瀉肝胃實火,解疳熱內蘊(胡連尤善退疳熱低燒);
    • 麝香:活血散結,開竅通絡,助破頑固積滯。
  2. 殺蟲消疳組

    • 使君肉、水獺肝:殺蟲消積(水獺肝傳統用於治疳驗方);
    • 蛤粉:化痰軟堅,針對痰瘀互結之痞塊。
  3. 健脾利濕組

    • 赤茯苓、澤瀉:健脾滲濕,防積久生濕;
    • 木香:行氣寬中,解腹脹氣滯。
  4. 涼肝明目組

    • 蟬退、防風、金燈:疏風清肝,治目翳瞼爛(金燈即錦燈籠,清肝解毒);
    • 羊肝:以肝補肝,引藥入肝經,兼治夜盲疳眼。

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瀉火殺蟲治標(疳熱蟲積),健脾行氣顧本(脾運);
  • 肝脾同調:膽草、胡連瀉肝火,茯苓、木香理脾滯;
  • 外用內服相應:眼疾、口瘡與內在積熱並治,體現「內消外透」思路。

現代理解可能性
此方或適用於小兒慢性消化不良合併營養缺乏(如維生素A不足之眼疾)、腸道寄生蟲病,或因代謝紊亂引起的黏膜炎症(口腔、眼部)。其「消痞」作用可能通過調節腸道蠕動、抗炎殺蟲實現,而「五疳」涵蓋多系統症狀的綜合調節。

傳統服藥法


胡連5錢,木香3錢,麝香6分,蘆薈3錢,赤茯苓4錢,蟬退8錢,使君肉5錢,澤瀉4錢,蛤粉 膽草3錢,粉甘草3錢,金燈15個,水獺肝1兩,羊肝1兩,防風3錢。
消痞除積。
除麝香另研,獺肝、羊肝焙乾外,余者共為細末,水泛小丸,三釐重。
3歲以下每服3丸,3歲以上每服5丸。
忌食生冷、硬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口瘡嘴破口角炎牙齦腫脹痛肺氣腫咳嗽結膜炎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妄想狀態大腸激擾綜合症睡眠時磨牙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眼睛紅痛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五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胡連5錢,木香3錢,麝香6分,蘆薈3錢,赤茯苓4錢,蟬退8錢,使君肉5錢,澤瀉4錢,蛤粉3錢,膽草3錢,粉甘草3錢,金燈15個,水獺肝1兩,羊肝1兩,防風3錢。 主治:消痞除積。主治:面黃肌瘦,懶食喜睡,腹脹泄瀉,日晡潮熱,目赤眵多,白翳遮睛,眼睑爛癢,口舌生瘡,驚悸咬牙,龈肉腫痛,齒龈出血,喜食生冷,口唇蝕裂,咳嗽氣喘,肚大青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