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應痛丸

RU XIANG YING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心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5%
肺經 6%
胃經 4%
小腸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應痛丸中添加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痛止痛: 龍骨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鎮痛止痛、安神定驚之功效。乳香應痛丸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龍骨可以協同乳香等藥材,緩解疼痛,促進骨折癒合。
  2. 固澀止血: 龍骨亦有收斂固澀、止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引起的出血,龍骨可以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避免傷口繼續流血。

總體而言,龍骨的加入增強了乳香應痛丸的止痛、止血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

乳香應痛丸中包含蜈蚣,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解毒、通絡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蜈蚣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此外,蜈蚣還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因此被納入乳香應痛丸中,以增強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

乳香應痛丸方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痛: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效果。乳香應痛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薄荷的疏風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2. 清熱解毒: 薄荷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消炎止痛,減輕局部炎症反應,配合乳香、沒藥等藥材,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帶來的腫痛。

乳香應痛丸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乳香應痛丸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赤小豆能幫助身體排除積聚在傷處的瘀血水腫,促進傷口癒合。
  2. 配合乳香: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赤小豆則能利水消腫,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赤小豆的加入可以加強乳香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處的恢復。

乳香應痛丸中包含虎骨,主要基於其傳統藥理觀點及功效:

  • 虎骨性溫,味辛,入肝、腎經。 根據中醫理論,虎骨具有祛風溼、強筋骨、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筋骨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虎骨與乳香、沒藥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 乳香、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虎骨搭配,可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損傷恢復。

然而,現今虎骨已被列爲瀕危物種,使用受法律嚴格限制。因此,現代藥學多以其他替代藥材進行配伍,以保證藥效的同時,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乳香應痛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應痛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白僵蠶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腫脹。

二、息風止痙,定驚安神:白僵蠶還具有一定的息風止痙定驚安神之效。對於一些伴有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的跌打損傷,白僵蠶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乳香應痛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痛:烏頭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與乳香、沒藥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消炎止痛,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
  2. 活血化瘀:烏頭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配合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能更有效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恢復。

烏頭為毒性藥物,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乳香應痛丸方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增強活血止痛之效:白膠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效。與乳香同為活血化瘀藥,二者合用,可增強活血止痛之力,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2. 促進乳香藥效發揮:白膠香能起到引導乳香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使乳香的止痛消腫效果更加明顯。二者相輔相成,可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乳香應痛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止痛定驚: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痛定驚的功效。乳香應痛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天麻可協同乳香等藥材,緩解疼痛,並抑制因傷痛引起的驚厥、痙攣等症狀。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天麻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天麻還可以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為傷口修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

乳香應痛丸中添加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乳香應痛丸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川牛膝的加入能加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消腫止痛。
  2. 引藥下行,加強藥效: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使其更有效地作用於患處。乳香應痛丸中包含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物,川牛膝的加入能加強這些藥物的下行之力,使藥物更快、更有效地發揮功效,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乳香應痛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活血止痛的效果。
  2. 補血養血:乳香應痛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患者氣血不足、瘀血阻滯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整體療效。

乳香應痛丸中添加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毒性可散瘀化結,並能疏通經絡,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與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材搭配,可增強止痛效果,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全蠍可解毒消腫,對於因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引起的疼痛腫脹,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解毒消腫的效果,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乳香應痛丸方中含有乳香,乃因乳香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活血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行氣止痛:乳香具行氣止痛之效,可通經絡,散瘀血,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腹疼痛、肢體麻木等,均有緩解作用。

因此,乳香應痛丸中加入乳香,正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止痛、消腫、活血的療效。

乳香應痛丸方中使用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木鱉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乳香應痛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木鱉子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疼痛,與乳香、沒藥等藥物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木鱉子亦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腫痛,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乳香應痛丸中加入木鱉子,可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熱毒積聚等因素引起的疼痛腫脹,使治療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乳香應痛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乳香應痛丸》根據不同古籍記載,其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功效均圍繞活血止痛、祛風除濕、通絡散結。以下綜合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一、 主治功效

  1. 風痹走注疼痛

    • 症狀:肢體關節疼痛遊走不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疼痛劇烈,甚則遍身頑痹,筋脈拘攣,腳膝痠軟無力,行走困難,此即古人所謂的“走注”,亦即現代醫學所稱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 治療原理:方中乳香、沒藥、白膠香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滯,緩解疼痛;蜈蚣、全蠍等蟲類藥物,具有搜風通絡、解毒止痛之效,可祛除經絡中的風寒濕邪,疏通經絡;天麻、川牛膝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加強藥效,使風濕邪氣得以祛除,氣血得以暢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2.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 症狀:中風後遺症,表現為一側肢體癱瘓,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甚至精神恍惚,痰涎壅盛。
    • 治療原理:方中虎骨、川牛膝等強筋健骨,活血通絡,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蜈蚣、全蠍等蟲類藥物,能疏通經絡,改善神經功能;乳香、沒藥、白膠香等活血化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天麻平肝熄風,定驚安神,能緩解中風引起的抽搐、眩暈等症狀。
  3.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 症狀:因外力 আঘাত導致的局部瘀血腫脹,疼痛劇烈。
    • 治療原理:方中乳香、沒藥、白膠香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能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脹;木鱉子亦能消腫止痛,活血散結,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
  4. 腳膝腫痛,行路艱難

    • 症狀:腳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可能由風濕、勞損、外傷等原因引起。
    • 治療原理:方中川牛膝引血下行,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緩解腫脹疼痛;乳香、沒藥、白膠香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能進一步緩解症狀;虎骨強筋健骨,有助於恢復關節功能。
  5. 偏正頭痛,攻注眼目

    • 症狀:頭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甚至牽連眼部脹痛。
    • 治療原理:方中天麻平肝熄風,能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川牛膝引血下行,能緩解頭部 congestion;乳香、沒藥等活血止痛,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二、 治療原理總結

《乳香應痛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方中乳香、沒藥、白膠香等藥物,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使氣血暢通,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2.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方中蜈蚣、全蠍、天麻、川牛膝等藥物,能祛除經絡中的風寒濕邪,解除經絡痹阻,緩解疼痛。
  3. 強筋健骨,舒筋活絡:方中虎骨、川牛膝等藥物,能強壯筋骨,舒緩經絡,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
  4. 解毒散結,消腫止痛:方中蜈蚣、全蠍、木鱉子等藥物,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局部炎症反應,減輕腫脹疼痛。

綜上所述,《乳香應痛丸》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為主要治療原則,兼顧祛風除濕、強筋健骨、解毒散結等多重功效,適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不利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用好白酒濃腳1碗,好頭面半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溫鹽酒送下。凡腳氣發作,先服驅風丹,大痛稍愈,即間服此藥;候痛痊癒,專服此藥。
忌香菜、茵陳、豆豉、一切動風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乳香應痛丸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耳鳴頭痛貝爾氏癱瘓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半身不遂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性水腫多痰顏面神經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應痛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四。 組成:乳香半兩(另研),五靈脂1兩,赤石脂1兩(研),草烏頭1兩半(炒),沒藥5錢(另研)。 主治:風走註疼痛。

乳香應痛丸, 出處:《局方》卷一(淳祐新添方)。 組成:龍骨(酒浸1宿,焙乾,研粉,水飛3度,曬乾)4兩半,蜈蚣6條(去尾針,以薄荷葉裹,煨熟),赤小豆(生用)6兩,虎骨(酥炙焦)6兩,白僵蠶(炒,去絲嘴)12兩,草烏頭(炮,去皮尖)12兩,白膠香(揀淨,煉過)3兩,天麻(去蘆,洗)3兩,川牛膝(酒浸,去蘆)3兩,川當歸(去蘆,酒浸)3兩,全蠍(去尾針,微炙)70個,乳香(研)6錢,木鱉仁72個(别研)。 主治:一切風氣,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難;又治打撲傷損,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臟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漆沉重;及治偏正頭痛,攻注眼目。

乳香應痛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川烏(生用,不去皮尖,大者破4邊,小者破2邊,銼如骰子大,用麻油煎令黃色勿焦,去油,焙)1兩,草烏(生用,不去皮尖,每個破作2片,擇白淨者用,心黑者不用,銼如骰子大,一半用油制,如制川烏法;一半用鹽半兩拌和,水微淹着浸3晝夜,1日1度漉,轉候日數足取出去水,再用乾鹽半兩同炒,候乾,去鹽勿令焦)1兩,紅花(銼,焙)1兩,當歸(酒洗,銼,焙)1兩,天台烏藥(銼,焙)1兩,乾葛(銼,焙)1兩,白芍藥(洗,銼,焙)1兩,蘇木(銼)1兩,生乾地黃(洗、銼)1兩,骨碎補(燎去毛)1兩,雞骨降真香(銼)1兩,金毛狗脊(燎去毛)1兩,乳香(杵碎,用香爐盛火,竿箬葉1片虛架在香爐口上,約去火2寸許。次將乳香置箬葉上,候炙熔滾,用水潤濕小竹籬子,炒撥,覺滾定取出候冷,研)1兩,沒藥(杵碎,酒浸,爛研,候諸藥末成,刮入同丸)1兩,自然銅(入銀窩內,炭蓋口及4周;煅紅,入好黃子醋內淬2-3次,可研爲度)1兩。 主治:腳氣風損,白虎歷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