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飲

YU L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4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3%
膽經 4%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露飲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1. 益氣生津: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之功效。玉露飲乃針對熱病津傷、口渴咽乾等症狀,人參可補益氣陰,促進津液生成,緩解口渴之苦。
  2. 扶正祛邪:熱病耗傷正氣,人參可補益元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抵禦邪氣侵襲,有助於疾病恢復。

故玉露飲中加入人參,不僅能生津止渴,更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熱病津傷的目的。

玉露飲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玉露飲中其他藥材如石膏、知母等性寒,甘草可以起到調和其寒性,避免過寒傷正之弊。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玉露飲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共同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甘草的補脾益氣之性,能增強藥材的療效,使藥力更能深入臟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露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調經之效。玉露飲主治血虛肝熱所致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而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肝熱,達到清熱解渴、安神定志的效果。
  2.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使肝氣得以舒展。玉露飲中常與其他疏肝解鬱藥物配合,如柴胡、黃芩等,共同達到疏肝解鬱、清熱除煩的功效。

玉露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與玉露飲清熱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因熱毒瘀阻所致的頭暈、耳鳴、口渴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邪排出。

因此,川芎的加入有助於增強玉露飲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病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露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養血、潤燥滑腸的功效。玉露飲主治燥熱咳嗽、咽喉幹痛,當歸可滋養肺陰,緩解燥熱,並促進津液生成,潤澤喉嚨。
  2. 活血化瘀: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痰液排出,減輕咳嗽症狀。對於因血瘀導致的咳嗽,當歸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體而言,當歸在玉露飲中起到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燥熱咳嗽,改善症狀。

玉露飲中包含枳殼,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化痰止咳。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咳嗽痰多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2. 降逆止嘔: 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治療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由於玉露飲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加入枳殼可以更好地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因此,玉露飲中加入枳殼,可以更好地發揮其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玉露飲中包含桔梗,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其可疏散風熱,清利咽喉,用於治療風熱犯肺、咳嗽痰粘、咽喉腫痛等症狀,與玉露飲中的其他藥物如麥冬、蘆根等,共同發揮清熱利咽的功效。
  2. 排膿消腫:桔梗還具有一定的排膿消腫作用,能促進膿液排出,用於治療肺癰、肺膿瘍等症狀。玉露飲中的桔梗可協助其他藥物消炎止痛,加速病症的康復。

主治功效


玉露飲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玉露飲,作為一首經典的中藥方劑,其應用範圍廣泛,涉及多種病症。從中醫角度分析,玉露飲主要功效可以歸納為清熱、瀉火、利濕、疏風、化痰、補氣。其治療原理則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病症,通過調整臟腑氣血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目的。

以下從古文記載的玉露飲應用,分析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1. 乳汁不通

  • 《濟世神驗良方》《慈幼新書》、**《古今醫鑒》**記載玉露飲用於「產後無乳」或「乳脈不行」,並伴有「身體壯熱,頭痛」等症狀。
  • 分析:產後乳汁不通,多因氣血不足或氣滯血瘀所致。玉露飲中人參、當歸補益氣血,川芎活血行氣,枳殼、桔梗理氣通絡,諸藥合用,可促進乳汁分泌。而「身體壯熱,頭痛」可能是由於乳汁鬱積化熱,或外感風熱所致。方中未見明顯清熱藥物,可能需根據具體症狀加減。

2. 咽乾、心煩、身熱、頭痛等熱證

  • 《証治準繩‧幼科》、**《活幼心書》**記載玉露飲用於「頰赤咽乾,心煩躁,睡不穩,身熱頭痛」,以及「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
  • 分析:這些症狀多屬於熱證範疇。玉露飲中寒水石、石膏清熱瀉火,甘草調和藥性,可能有助於緩解熱證症狀。但原方中清熱力度有限,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清熱藥物,如《証治準繩‧幼科》中提到的「加金珠散,薄荷湯」。

3. 小兒木舌、重舌

  • 《証治準繩‧幼科》《活幼心書》、**《醫述》**記載玉露飲用於治療小兒「木舌」和「重舌」,即舌腫硬、妨礙乳食的症狀,並認為其病機為「風熱盛」。
  • 分析:木舌、重舌多因心脾積熱、風熱上攻所致。玉露飲中寒水石、石膏清熱瀉火,配合外用藥物如消黃散、蒲黃等,可以清瀉心脾之熱,消腫止痛。

4. 小兒走馬疳

  • 《活幼心書》、**《幼科釋謎》**記載玉露飲用於治療小兒走馬疳,即牙齦腫爛、出血、口臭等症狀,並認為其病機為「氣虛受寒,及有宿滯,留而不去,積溫成熱,虛熱之氣上蒸」。
  • 分析:走馬疳多因脾胃虛弱、積熱上攻所致。玉露飲中人參、白朮健脾益氣,配合當歸散、三稜散等祛除積熱,以及外用的鹽水清洗,可以改善症狀。

5. 小兒吐瀉

  • 《兒科萃精》、**《幼科釋謎》**記載玉露飲用於治療小兒吐瀉,特別是夏季暑熱導致的吐瀉,並認為其作用是「清其熱」、「雖吐時時與啜之,過三日必愈」。
  • 分析:夏季吐瀉多因暑濕或暑熱所致。玉露飲中寒水石、石膏清熱,配合益元散等利濕,可以清暑利濕,緩解吐瀉症狀。

6. 小兒癃閉

  • 《活幼心書》《幼科類萃》、**《証治準繩‧幼科》**記載玉露飲用於治療小兒癃閉,即小便不通、腹脹的症狀,並認為其病機為「內臟氣虛,受熱壅滯,宣化不行」。
  • 分析:小兒癃閉多因膀胱氣化不利、濕熱壅滯所致。玉露飲中可能需要配合五苓散、木通散等利水通淋的藥物,才能有效緩解症狀。

7. 小兒囟腫

  • 《活幼心書》《証治準繩‧幼科》、**《脈訣乳海》**記載玉露飲用於治療小兒囟腫,特別是屬於陽證的囟腫,即「紅軟」的囟腫,並認為其病機為「熱氣上衝」。
  • 分析:囟腫多因熱邪上攻所致。玉露飲中寒水石、石膏清熱,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

8. 其他應用

  • **《校注醫醇賸義》**記載茵陳玉露飲用於治療酒癉,即因嗜酒導致的濕熱證。
  • **《絳雪丹書》**記載加味玉露飲用於治療乳汁不行,並伴有「身體壯熱,頭暈痛,屬虛者」。

總結

綜上所述,玉露飲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主治功效涵蓋了清熱、瀉火、利濕、疏風、化痰、補氣等多個方面。其治療原理則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針對不同的病症,通過調整臟腑氣血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記載的玉露飲的組成和劑量可能存在差異,且在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化裁。因此,在使用玉露飲時,應當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石膏、滑石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入朱砂,如桃花色。
每服1錢匕,食後麥門冬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產後7天內服用。
  • 本方不宜與溫熱性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腸出血咳血咳嗽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吞咽障礙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玉露飲, 出處:《慈幼新書》卷一。 組成:人參、穫苓、甘草、芍藥、川芎、當歸、枳殼、桔梗。 主治:産後無乳。

玉露飲,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大白蘿蔔1個。 主治:邪熱傷肺胃營分而吐血者,並治煙酒過度,致咳血失血久不癒。

玉露飲,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九引《仁存方》。 組成:寒水石、石膏、滑石各等分。 主治:心肺上膈壅熱,煩躁口乾,生瘡,小便赤澀。

玉露飲, 出處:《感證輯要》卷四。 組成: 玉露飲(《感證輯要》卷四。)出處:《感證輯要》卷四。組成:羚羊1錢5分,桑葉2錢,制西洋參3錢,象貝2錢,薄荷6分,飛滑石3錢,金銀花3錢,連翹1錢5分,元參3錢,淡竹瀝8錢(微點薑汁衝),白僵蠶3錢,帶心麥冬2錢,金汁1杯(衝)。主治:清熱 。 主治:清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