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牢牙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升麻具有疏散風熱之效: 牙齒疼痛多因風熱上襲,升麻性味辛涼,可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從根本上緩解牙痛。
2. 升麻能引藥上行: 牢牙散中其他藥材多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升麻能引藥上行,將藥力引導至頭面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牙痛。
總之,升麻在牢牙散中發揮疏散風熱、引藥上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牙痛。
牢牙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通鼻竅: 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之效。牙齒鬆動、疼痛常與寒邪入侵、經絡不通有關,細辛可溫經散寒,改善牙齒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祛風止痛: 細辛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可緩解風寒所致的牙痛。
因此,牢牙散中加入細辛,旨在溫經散寒、祛風止痛,改善牙齒鬆動、疼痛的症狀。
牢牙散中包含川芎,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心包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可改善牙周血液循環,促進牙齦組織修復,緩解牙齦腫痛。同時,川芎行氣止痛,能舒緩牙齒周圍的經絡阻滯,緩解牙痛症狀。
因此,牢牙散中加入川芎,可有效改善牙周健康,緩解牙痛不適。
牢牙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效果。牙齒疼痛,多因風寒入侵牙齦,引起經絡阻滯、氣血不通所致。防風能疏散風寒,通暢經絡,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解毒消腫: 防風亦有解毒消腫之效。牙齒疼痛,有時伴有牙齦腫痛,甚至化膿。防風能解毒消腫,緩解牙齦炎症,減輕疼痛。
因此,牢牙散中加入防風,可發揮其疏風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幫助治療牙齒疼痛。
牢牙散中包含槐角,其原因如下:
- 固齒止痛:槐角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固齒止痛的功效。槐角能清瀉肝火,降火止痛,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補益腎氣:槐角還具有補益腎氣的作用,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因此補益腎氣也有助於固齒。
槐角在牢牙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有效地達到固齒止痛、補益腎氣的效果,對於牙齒鬆動、牙齦出血等問題具有良好的療效。
牢牙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牙痛多因心火上炎、肝火犯肺所致,生地黃可清熱瀉火,降心火、肝火,從根本上緩解牙痛。
- 養陰生津,潤燥止痛: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潤燥止痛。牙痛常伴有口乾舌燥、牙齦腫痛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養陰液,潤澤牙齦,緩解疼痛。
總之,生地黃在牢牙散中起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牙痛等症狀。
牢牙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齒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風止痛、消腫生肌之效。牙痛常因風寒濕邪侵襲牙根而致,白芷能驅散風寒濕邪,止痛消腫,有效緩解牙痛症狀,起到固齒止痛的作用。
- 消腫生肌:白芷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消腫生肌,有利於牙齦組織的修復。對於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等症,白芷具有輔助治療作用,有助於恢復牙齦健康。
牢牙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是為了其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的功效。
大青鹽為大青葉的鹽鹵煎汁,其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病症,而其消腫止痛之效則可緩解疼痛不適。
此外,大青鹽中所含的鹽分,亦可 收斂止血,有助於止住牙齦出血。因此,牢牙散中加入大青鹽,可有效改善牙齦腫痛、牙周炎等口腔問題。
牢牙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 固齒止痛、清熱解毒 的功效。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 收斂固澀 的作用,能有效 固齒止痛,改善牙齦鬆動、牙齒疼痛等問題。同時,皁莢也具有 清熱解毒 的功效,可以 消炎止痛,對於因牙齦發炎引起的疼痛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牢牙散中加入皁莢,可以發揮其 固齒止痛、清熱解毒 的雙重功效,達到治療牙齒疾病的目的。
牢牙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益腎、固齒止痛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益腎固精的功效。脾主運化,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茯苓健脾益腎,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腎氣,從而固本培元,使齒根堅固,有效緩解牙齒鬆動、疼痛等症狀。
此外,茯苓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減少牙齦腫脹,改善牙齒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牙齒的健康。因此,牢牙散中加入茯苓,可起到健脾益腎、固齒止痛、消腫止痛的綜合作用。
牢牙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鎮痛止癢: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鎮痛止癢的功效。對於牙齦紅腫、疼痛、口臭等症狀,寒水石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 收斂生津,固齒止血: 寒水石還具有收斂生津、固齒止血的作用。其收斂作用能使牙齦收縮,減少出血,而生津作用則可緩解口乾舌燥,促進牙齒健康。
因此,牢牙散中加入寒水石,能有效治療牙齦炎症、牙痛、口臭等口腔問題,達到清熱瀉火、鎮痛止癢、收斂生津、固齒止血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牢牙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牢牙散,顧名思義,其主要功效為堅固牙齒。根據古代醫籍記載,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牙齒問題,包括:
- 牙齒疼痛:《衛生寶鑒》、《世醫得效方》、《嚴氏濟生方》皆指出牢牙散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牙齒疼痛,且效果顯著。
- 牙齦問題:《奇效良方》與《外科集驗方》中提到牢牙散可治牙齦綻肉、牙齦腫痛、牙齦宣露(牙齦萎縮)等問題。
- 牙齒動搖:《奇效良方》、《外科集驗方》、《口齒類要》等文獻記載,牢牙散可用於治療牙齒動搖欲落的情況,顯示其具有穩固牙齒的作用。
- 口腔異味:《奇效良方》、《外科集驗方》、《口齒類要》指出此方劑可改善牙黃口臭的症狀。
- 牙齒無力:《衛生寶鑒》與《醫學綱目》提及牢牙散可針對牙齒無力,不能咀嚼食物的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牢牙散的治療原理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方中升麻、大青鹽、皁莢等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牙齦及周圍組織的炎症,緩解紅腫熱痛。
- 細辛、川芎等藥材可以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直接減輕牙齒疼痛的症狀。
滋陰補腎,固齒強基:
- 中醫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牙齒的健康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方中生地黃滋陰降火,有助於補充腎精。
- 白朮健脾益胃,有助於增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間接滋養牙齒。
- 《明醫指掌》指出「牢牙散,注顏補腎,牢牙固齒」,說明其通過補益腎氣來達到固齒的目的。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部分牙痛可能是由於風邪入侵所致。方中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可以驅散侵襲牙齒的風邪。
- 細辛可以溫經散寒,對於風寒引起的牙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環: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可以改善牙齦及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和組織修復。
- 部分文獻中還使用了羊脛骨灰等成分,可能也與其活血化瘀、促進骨質修復有關。
收斂固澀,保護牙齦:
- 槐角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牙齦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茯苓可以利尿除濕,有助於減輕牙齦的水腫。
- 《奇效良方》提到使用蚯蚓屎等材料,可能與其收斂固澀、保護牙齦的作用有關。
總結
綜上所述,牢牙散通過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多種途徑,發揮其治療牙齒諸症的功效。其針對牙齒疼痛、牙齦問題、牙齒動搖、口腔異味以及牙齒無力等多種症狀均有療效,是一首應用廣泛且療效確切的固齒良方。不同醫家在應用此方時,會根據具體病情和自身經驗,對方劑的組成和劑量進行調整,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生澱粉、龍骨、烏魚骨各等分。
牢牙齒,定疼痛。
上為細末。
不時用少許搽牙,誤咽無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牢牙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顆鹽半兩,白礬半兩。 主治:牙齒脫落。
牢牙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全蠍7個(去毒),細辛(洗淨)3錢,草烏2個(去皮),乳香2錢(别研)。 主治:一切齒痛,不問久新。
牢牙散,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羌活1兩,草龍膽(酒洗)1兩5錢,羊脛骨灰2兩,升麻4兩。 主治:牙齦肉綻有根,牙疳腫痛,牙動搖欲落,牙齒不長,牙黃口臭。
牢牙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八。 組成: 牢牙散(《明醫指掌》卷八。)出處:《明醫指掌》卷八。組成:青鹽7錢,細辛7錢,當歸(酒洗)1兩,川芎1兩。主治:駐顔補腎,牢牙固齒。 。 主治:駐顔補腎,牢牙固齒。
牢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 牢牙散(《普濟方》卷七十。)出處:《普濟方》卷七十。組成:荊芥、薄荷葉、草烏頭、川芎、細辛、白芷、豬牙皂莢、防風各等分。主治:牢牙止痛去風。 。 主治:牢牙止痛去風。
牢牙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升麻1錢,細辛1錢,川芎1錢,防風1錢,槐角1錢,生地黃1錢,白芷1錢,木律1錢,青鹽(研)1錢,皂角灰1錢,茯苓2錢,寒水石(燒赤,去石,研粉)。 主治:牢牙。主治:牙齒一切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