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地黃散

XIAN FANG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5%
心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3%
大腸經 7%
腎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仙方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中皂莢的應用頗具特色。皂莢,又稱皂角,性辛溫,入肺與大腸經,具有祛風解毒、通絡開竅之效。在仙方地黃散中,其主要扮演著增強藥力穿透力的角色,能幫助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進入人體深層組織,發揮治療功效。此外,皂莢還能促進氣血運行,對改善微循環,尤其是對於皮膚病變、風濕痹痛等病症,有著獨特的療效。由於其性質活躍,皂莢亦需適量使用,以免過度刺激而產生副作用。在整體配方中,皂莢與地黃等滋陰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調理人體陰陽平衡,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仙方地黃散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地黃性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加入生薑可以溫補脾胃,避免地黃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2. 緩解地黃的副作用: 地黃味甘,性寒,長期服用易導致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狀。生薑性溫,可以緩解地黃的寒涼之性,減少其副作用。

仙方地黃散方中加入升麻,乃因其具有升陽舉陷之功效。

升麻味甘微苦,性涼,入肺、脾經,擅長疏散風熱,升舉陽氣,能使氣機上升,達到扶正祛邪之效。

地黃散主治腎陰虛,精血虧損之證,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陽氣不足,氣陷下垂之症狀,如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

升麻加入方中,可補益陽氣,提升機體抵抗力,與地黃散的滋陰補腎功效相輔相成,使藥效更為完善。

仙方地黃散中加入槐角,主要是為了清熱涼血、止血

槐角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其功效主要在於:

  • 清熱涼血: 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 止血: 槐角對各種出血症都有較好的止血效果,特別是對腸胃出血、痔瘡出血等效果顯著。

因此,在仙方地黃散中加入槐角,有助於增強其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仙方地黃散中的生地黃,是方中主要的滋陰藥。

  1. 滋陰生津: 生地黃性質寒涼,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清熱、生津止渴,可緩解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療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咯血、鼻衄、便血等。

生地黃在仙方地黃散中起到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整體療效。

仙方地黃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入肺經,能溫肺散寒,通鼻竅,止鼻塞、流涕。地黃散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腎虛多伴隨寒邪,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細辛的辛溫之性可溫通腎陽,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達到補腎壯陽之效。此外,細辛還可與其他藥物相配合,增強藥效,例如,與熟地黃、山藥等藥物配伍,有助於補益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仙方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方中旱蓮草之採用,實有其深遠意涵。旱蓮草,又名墨旱蓮,性寒味甘酸,歸腎、肝經,具滋補肝腎、涼血止血之功。在仙方地黃散中,旱蓮草與生地黃相輔相成,共同滋養肝腎陰液,以應對肝腎陰虛所導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酸等症狀。旱蓮草中富含鐵質及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並對抗衰老有一定功效。此藥性平和,適用於慢性疾病調理,尤適合中老年人群。在整個方劑中,旱蓮草的加入,不僅強化了整體的滋陰補腎效果,亦兼顧了止血生髮之效,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仙方地黃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可以起到疏散風寒、通暢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效果。
  2. 解毒消腫,止痛止癢: 白芷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止痛止癢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治療皮膚病的作用。

仙方地黃散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中荷葉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收錄不僅基於中醫藥理學說,更結合了臨床實踐經驗。荷葉味苦性平,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止血降脂之效。夏季暑熱易擾人心神,荷葉能清心火,使人神清氣爽;且其性輕揚,善於提升人體清陽之氣,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尤為適用。此外,荷葉還能止血,對於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有一定療效。在仙方地黃散中,荷葉與地黃等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滋陰補腎、清熱涼血的作用,用於治療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等症狀。荷葉在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

仙方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滋陰補腎,對治腰膝酸軟、耳鳴、眩暈等症狀。其組方精妙,配伍得宜,其中一項特殊成分即為「大青鹽」。大青鹽在中醫學中,性味鹹寒,歸腎經,具有清熱、軟堅、利水之效。在仙方地黃散中加入大青鹽,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滋陰效果,同時還可引導藥物直達腎臟,強化其滋腎固本之功。此外,大青鹽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材,如熟地黃、山茱萸等,共同發揮滋補肝腎、壯腰膝的作用。因此,大青鹽雖看似簡單,卻是整個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彰顯了中醫藥方配伍的智慧與奧妙。

主治功效


仙方地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御藥院方》許國禎所載,仙方地黃散主治「牙齒黃色不白」,其功效在於使牙齒潔白堅固,齒齦穩固,甚至能改善黑髭鬢髮。此方劑並非單純的潔齒藥物,其治療原理應從多個層面探討:

一、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方中包含多味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如皁莢、升麻、槐角、生地黃、大青鹽等。牙齒黃染,除了外在因素如色素沉著外,也可能與牙齦炎症、牙周病等相關。這些藥材能有效清除牙齦及口腔內的炎症和毒素,從根本上改善牙齒發黃的病理基礎。細辛的散寒止痛,則能緩解因牙齦發炎引起的疼痛不適。

二、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生地黃、旱蓮草皆為滋陰養血的藥材,能補益肝腎。中醫認為,肝腎之精血充足,才能滋養牙齒及髮鬚。牙齒發黃、髮鬚早白,往往與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有關。此方以滋陰養血之品,從根本上調養機體,改善牙齒及頭髮的狀況。

三、 散風解表,活血通絡: 升麻、白芷具有疏風解表、活血通絡的功效。風邪侵襲,也可導致牙齦腫痛,影響牙齒健康。此方通過散風解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組織的營養供應,從而改善牙齒狀況。槐角的涼血止血作用,也輔助改善牙齦出血等問題。

四、 利水消腫,淨化口腔: 荷葉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牙齦腫脹。 大青鹽除了清熱消炎,其防腐止瀉的作用,也利於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細菌滋生。

五、 藥物配伍協同作用: 仙方地黃散並非單一藥物的功效疊加,而是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例如,生地黃滋陰養血,而大青鹽清熱消炎,兩者配合,能更好地改善牙齦的炎症狀態,並滋養牙齦組織。 諸藥合用,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潔齒、固齒、改善髮質的功效。

綜上所述,仙方地黃散治療牙齒黃色不白的原理,並非僅僅是外在的清潔,而是從清熱解毒、滋陰養血、散風活血等多個方面入手,整體調理機體,從而改善牙齒和頭髮的健康狀況,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其藥物配伍精妙,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角2兩,乾生薑2兩,升麻2兩,槐角子2兩,生乾地黃2兩,木律2兩,華細辛2兩,旱蓮2兩,香白芷2兩,乾荷葉2兩,青鹽(另研)1兩。
瑩白牙齒,滌除腐氣,固齒黑髮。
上銼,於鍋子內燒,有青煙存性為度,用紗羅子重羅,別研青鹽末和勻,同入藥內。
每用少許刷牙。蘸藥刷牙,合口少時,有涎即吐,然後用溫水漱口,早晨、臨臥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方地黃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豬牙皂角2兩,乾生薑2兩,升麻2兩,槐角子2兩,生乾地黃2兩,木律2兩,華細辛2兩,旱蓮2兩,香白芷2兩,乾荷葉2兩,青鹽(另研)1兩。 主治:瑩白牙齒,滌除腐氣,固齒黑發。主治:牙齒黃色不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