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痰火方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 燥濕化痰: 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痰火方因其性質屬火,容易導致痰濕凝聚,而陳皮的燥濕作用可以幫助化解痰濕,使其更容易排出體外。
- 理氣健脾: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吸收,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減輕痰火造成的胸悶、氣短等症狀。
總之,陳皮在痰火方中發揮了化痰、理氣、健脾的多重功效,使藥物能更有效地清除痰火,改善症狀。
痰火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痰火方以清熱化痰為主,但濕氣重者,痰液不易化解,白朮可健脾燥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痰液生成,從根本上解決痰火問題。
- 升陽舉陷:白朮能升舉陽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同時可改善因痰火導致的氣虛下陷現象,如咳嗽氣喘、胸悶氣短等症狀,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痰火之消散。
因此,白朮的加入,不僅僅是燥濕化痰,更能健脾益氣,升陽舉陷,全面調理機體,達到祛痰除火的效果。
痰火方中加入枳實,乃因其具備化痰、降火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枳實味苦、性寒,入肺、脾經,能理氣消積,化痰散結,且能降火清熱。痰火方多用於痰熱互結,症見咳嗽痰黃、胸悶氣喘、口苦咽燥、煩躁易怒等。枳實在此可助於化解痰熱,宣通肺氣,並可輔佐其他藥材清熱降火,使症狀緩解。
痰火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痰火方多用於治療痰熱壅肺,症狀如咳嗽痰黃、胸悶氣急、口乾舌燥等。天花粉能清泄肺熱,化解痰火,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
二、利尿消腫: 天花粉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痰火方治療過程中,患者常伴有水腫等症狀。天花粉利尿消腫,有助於排出體內積液,減輕水腫,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痰火方中包含枳殼,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理氣消痰: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肺、脾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火鬱結於肺,導致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散氣機、化解痰火的作用。
-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痰火上逆,導致嘔吐、眩暈等症狀,枳殼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因此,痰火方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地化解痰火、疏散氣機,改善痰火引起的各種症狀。
痰火方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前胡味辛、性微寒,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痰火方常用於治療肺熱痰火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等症,而前胡的清熱化痰作用,恰能緩解痰火之症,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 宣肺利氣:前胡還具有宣肺利氣之效,能使肺氣宣通,痰液易於排出。痰火方中常配伍其他宣肺利氣的藥物,共同作用於肺部,促進痰火消散。
綜上所述,前胡在痰火方中能夠清熱化痰、宣肺利氣,與方劑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治療肺熱痰火所致的咳嗽、痰黃粘稠等症。
痰火方中加入山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痰火方常用於治療痰熱內盛,鬱火上炎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咳嗽痰黃等症。山楂可助消化,減輕脾胃負擔,有利於痰火之消。
- 活血化瘀: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痰火的排出。對於痰火所致的胸悶氣短、心煩不寧等症,山楂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痰火方中加入山楂,可通過消食化積和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痰火之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痰火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過於辛烈傷陰。
- 調和脾胃,益氣生津: 甘草性平,能調和脾胃,益氣生津,有助於消除痰火所致的口乾舌燥、胃口不佳等症狀。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達到協同作用。
總體而言,甘草在痰火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緩和藥性,還具有清熱解毒、調和脾胃等功效,有助於提高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痰火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寒,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痰火方所針對的是痰熱壅肺,表現為痰多粘稠、胸悶氣喘、咳嗽痰黃等症狀。半夏能清熱燥濕,化解痰火,使痰液易於咳出,達到清熱化痰的效果。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平息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痰熱壅肺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引起嘔吐。半夏能降逆止嘔,配合其他清熱化痰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痰火壅肺的目的。
痰火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消痰化瘀: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對於痰火壅盛所致的咳嗽、咯痰、胸悶等症,大黃可清熱瀉火,消痰化瘀,改善呼吸道症狀。
- 引藥下行,加速藥效:大黃性猛烈,能引藥下行,加速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代謝,促進痰火消散,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痰火方中加入大黃,既能清熱瀉火,又能引藥下行,有助於快速消痰化瘀,改善痰火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痰火方中加入白酒,主要是利用其 辛溫發散 的特性,以助藥力達於病所。
白酒辛溫,可行氣活血,溫通經絡,有助於驅散痰火,並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此外,白酒也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在某些痰火病證中,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然而,白酒並非所有痰火方必備,其使用需要根據患者體質、病症和藥物配伍等因素綜合考量。
主治功效
痰火方
中藥方劑「痰火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陳皮、白朮、枳實、天花粉、枳殼、前胡、山楂、甘草、半夏、大黃,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火引起的各種疾病。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痰火方中,各種藥材均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可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痰火方常用於治療痰火引起的咳嗽、哮喘、胸悶氣短、痰多、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還可以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痰火方中含有大黃,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不適合腹瀉、體虛的患者服用。在服用痰火方時,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對症方劑,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廣陳皮(去白)1兩,好白朮2兩(陳壁土炒),黑枳實1兩(麥麩炒),天花粉2兩,陳枳殼1兩(麥麩炒),前胡2兩,山楂肉1兩,生甘草4錢,大半夏2兩(用薑汁泡3次,1次約用薑3兩,捶碎,用水1碗熬滾,入半夏炮;如此者三。共要炮1日,取起,曬乾用),大黃5兩(用上好錦紋大黃1斤,將好水白酒5斤,入鐵鍋內煮,酒乾為度,曬乾,切片,再入鍋內微火炒黑,細細夾碎,曬極乾,同前藥磨為末用)。春月,加白芍藥2兩;夏月,加黃連2兩(薑汁炒,秋冬不加)。
清痰降火,止嗽定喘。少年服之無癆怯吐紅之患,老年服之亦無中風痰厥之憂,解日用飲食煿炙五臟六腑之毒,兼消酒積,去皮里膜外濕痰。
上藥共為末,用老米作羹為丸,如梧桐子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大黃,有瀉下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有大便溏泄者慎用。
- 本方含有白酒,有活血作用,因此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痰火方,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廣陳皮(去白)1兩,好白朮2兩(陳壁土炒),黑枳實1兩(麥麸炒),天花粉2兩,陳枳殼1兩(麥麸炒),前胡2兩,山楂肉1兩,生甘草4錢,大半夏2兩(用薑汁泡3次,1次約用薑3兩,捶碎,用水1碗熬滾,入半夏炮;如此者三。共要炮1日,取起,曬乾用),大黃5兩(用上好錦紋大黃1斤,將好水白酒5斤,入鐵鍋內煮,酒乾爲度,曬乾,切片,再入鍋內微火炒黑,細細夾碎,曬極乾,同前藥磨爲末用)。 主治:清痰降火,止嗽定喘。少年服之無癆怯吐紅之患,老年服之亦無中風痰厥之憂,解日用飲食煿炙五臟六腑之毒,兼消酒積,去皮裏膜外濕痰。主治:男婦老幼一切痰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