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潤字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在於半夏的特性: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潤字丸旨在潤肺止咳,半夏可幫助排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達到潤肺效果。
- 降逆止嘔: 半夏具降逆止嘔之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潤字丸若針對肺胃相關的疾病,半夏可輔助止嘔,避免因嘔吐加重病情。
潤字丸方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 宣肺化痰: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之效。潤字丸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前胡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氣止咳: 前胡有降氣止咳的作用,可以緩解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潤字丸所治的咳嗽,往往伴隨氣逆上衝,前胡可以起到降氣止咳的作用,使咳嗽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前胡在潤字丸方中,發揮宣肺化痰、降氣止咳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咳嗽痰多的目的。
潤字丸方劑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積,助消化: 山楂性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滯積、助消化的功效。潤字丸常用於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山楂的加入能有效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食物,減輕胃腸負擔。
-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山楂除了消食積的功效外,還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潤字丸若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脹痛、痛經等症狀,山楂的加入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潤字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潤字丸方劑以潤燥止渴為主要功效,天花粉的加入可有效清熱除燥,並補充津液,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 利尿通淋: 天花粉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熱毒,減輕腎臟負擔。潤字丸方劑多用於熱證,天花粉的利尿作用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病患恢復。
潤字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潤字丸主治脾虛濕盛,症見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肢體困重等。白朮能健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導致的濕邪困脾之症,從而達到潤澤脾胃、消除濕氣的作用。
- 助藥力:白朮性溫,能溫補脾陽,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藥效。潤字丸中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多偏寒涼,白朮加入後可以起到溫和藥性、協調藥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衡,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潤字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潤字丸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氣滯痰阻之症,陳皮可幫助脾胃運化,消除濕濁,使氣機通暢,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行氣止痛:陳皮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腹痛、胸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潤字丸中加入陳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提高藥效。
潤字丸中包含枳實,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
枳實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其主要作用在於:
- 疏肝理氣: 對於肝氣鬱結、胸悶氣滯等症狀,枳實能起到舒緩作用。
- 消食導滯: 枳實可幫助消化積食,對於食積停滯、腹脹便祕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 化痰止咳: 枳實能化解痰液,對於痰多咳嗽,以及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因此,潤字丸中加入枳實,可以幫助解決因氣滯痰濕導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潤肺化痰、消積止咳的目的。
潤字丸方劑中包含檳榔,其主要原因在於:
- 行氣消積:檳榔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止痛的功效。潤字丸主治積滯停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檳榔能幫助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 降逆止嘔:檳榔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氣滯或痰濁阻遏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潤字丸在治療胃脘脹痛、嘔吐反胃等症狀時,檳榔的降逆止嘔作用起到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潤字丸主治功效分析
潤字丸,此方由半夏、前胡、山楂、天花粉、白朮、陳皮、枳實、檳榔組成。古代主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及夏秋赤白痢。
從多則醫案中可見,潤字丸廣泛應用於多種病症,主要以內傷飲食、濕熱積滯、大便不通為主,兼有外感、氣血不和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潤字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行氣消積: 醫案中多次提及患者有「胸膈滿悶」、「腹脹滿」、「痞滿」等症狀,潤字丸中枳實、陳皮、木香等藥物具有行氣導滯、消痞除滿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氣機壅滯所致的脹滿不適。例如《冷廬醫話》中記載「中歲以來,遂膺斯患。丁巳年假得秘書數種,剋期約還,又不敢假手於人,親自抄錄,日無暇晷,飽食後即倚案揮毫,因患腹痛,大便閉,數日不食,服保和丸及米灰等不效,投陸氏潤字丸」。
通腑瀉下: 潤字丸中含有大黃、檳榔等瀉下藥物,可以通腑瀉熱、蕩滌積滯,促進燥屎、宿垢的排出。醫案中多次記載患者服用潤字丸後排出「燥屎數十枚」、「去垢穢若干」、「夜下瘀血宿垢半桶」等,說明潤字丸具有顯著的通便瀉下作用。例如《續名醫類案》中「夜間躁煩,暫投麥冬、棗仁、山梔、豆豉之類稍安。而熱與痛不減,瀉已止,遂與潤字丸一錢,少頃又催一錢。去燥矢三四枚,而虛煩之症又見,仍用安神滋補之劑略轉,而舌苔未退。明知宿垢未清,元氣弱甚,不敢急攻,乃消補間進,調理兩月,胸腹始暢,又月餘乃安。」
清熱化痰: 部分患者出現「舌苔黑有刺」、「舌焦芒刺」、「身熱」等熱象,潤字丸中天花粉、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熱邪。此外,半夏、前胡、陳皮等藥物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適用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扶正補虛: 在多個醫案中,醫者在使用潤字丸通腑瀉下的同時,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配伍人參、白朮、當歸、芍藥等補益氣血的藥物,以扶助正氣,防止攻伐太過。例如「第昏沉更甚,問之不語,左脈微浮略數,右脈少沉微數無力,再用人參五錢,濃煎,送潤字丸二錢。少時,又去燥屎數枚,溏便少許,遂能語,索食,稀粥與之。次日,身涼神爽。後用調養氣血,少佐清熱之品,旬日漸愈,而大便常結,用八物倍生地,月餘而瘳。」,體現了「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總結
綜上所述,潤字丸以行氣、消積、通腑、清熱為主要功效,適用於治療濕熱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大便不通等症。在臨床應用中,醫者會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等因素,靈活加減藥物,並常與補益氣血的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酒炒錦紋1兩,制半夏各1錢2分5釐,前胡各1錢2分5釐,山楂肉各1錢2分5釐,天花粉各1錢2分5釐,白朮各1錢2分5釐,廣陳皮各1錢2分5釐,枳實各1錢2分5釐,檳榔1錢2分5釐。
每藥須曬乾為末,薑汁打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潤字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十九。 組成:大黃3兩,前胡1兩半,枳實1兩半(炒),杏仁2兩,牙皂1兩半,花粉3兩,檳榔1兩,楂肉3兩(炒),橘紅1兩半,半夏1兩半(制)。 主治:疏痰通閉。主治:實痞喘嗽,大便閉結,脈沉者。
潤字丸, 出處:《濕溫時疫治療法》。 組成:酒炒錦紋1兩,制半夏1錢2分5厘,前胡1錢2分5厘,山楂肉1錢2分5厘,天花粉1錢2分5厘,白朮1錢2分5厘,廣陳皮1錢2分5厘,枳實1錢2分5厘,檳榔1錢2分5厘。 主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及夏秋赤白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