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陳皮9兩,厚朴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朮9兩。
上為細末,水滴為丸。
每服3錢,老年及孕婦只服3分。頭痛發熱發寒,用蔥白2根,陳茶2分,生薑3片,煎湯送下;傷食惡心,生薑1片,煎湯送下,瀉初起,澤瀉3分,生薑1片,煎湯下;瘧疾,加青皮2分,砂仁7個,柴胡3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白朮、陳皮、木香、半夏、檳榔、枳實、甘草均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厚朴、白朮、陳皮能燥濕健脾,木香、半夏、檳榔能行氣消滯,枳實能理氣寬中,甘草能緩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胃丸有燥濕、行氣、消滯的功效,因此不宜在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白朮1兩,人參1兩,乾薑(炮裂)半兩,麥糵(炒)1兩。 主治:虛勞胃氣不調,不能食,冷即腹脹泄利。
平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引崔文行方。 組成:大黃2兩,小草1兩,甘草1兩,芍藥1兩,芎藭1兩,葶藶1兩,杏仁50枚。 主治:調胃。主治:丈夫、小兒食實不消,胃氣不調,或溫壯熱結,大小便不利者。
平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杏仁50枚,丹參3兩,苦參2兩,葶藶2兩,玄參2兩,芎藭1兩,桂心1兩。 主治: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卧者;腹內結強,不可按抑,飲食不化。
平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白朮1兩,人參1兩,大麥糵(炒黃)1兩,乾薑(炮)3分,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後胃氣不和,不能食,縱食不消。
平胃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 組成: 平胃丸(《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出處:《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組成:白朮4兩,厚朴3兩,人參1兩,陳皮2兩半。主治:和脾胃,進飲食。 。 主治:和脾胃,進飲食。
平胃丸,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厚朴1兩,白朮1兩2錢,陳皮8錢(去白),木香1錢,生半夏(湯洗)1兩,檳榔2錢半,枳實5分,甘草3錢(炙)。 主治:和中,消痰去濕,厚腸胃,進飲食。主治:病久胃氣虛弱,厭厭不能食,臟腑或秘或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