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丸

PING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胃經 30%
肺經 17%
大腸經 11%
心經 2%
肝經 1%
三焦經 0%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平胃丸

組成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檳榔:性苦,味辛,歸胃、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厚朴: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補氣、平喘止咳、疏肝解鬱等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主治

  • 身體有長期疾病,胃部的元氣已經虛弱,連帶食慾也不好了。
  • 消化和排便的功能也不是很好,有時便祕,有時腹瀉。

總結

平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健脾、理氣、消食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胃部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陳皮9兩,厚朴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5錢,蒼朮9兩。
上為細末,水滴為丸。
每服3錢,老年及孕婦只服3分。頭痛發熱發寒,用蔥白2根,陳茶2分,生薑3片,煎湯送下;傷食惡心,生薑1片,煎湯送下,瀉初起,澤瀉3分,生薑1片,煎湯下;瘧疾,加青皮2分,砂仁7個,柴胡3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白朮、陳皮、木香、半夏、檳榔、枳實、甘草均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厚朴、白朮、陳皮能燥濕健脾,木香、半夏、檳榔能行氣消滯,枳實能理氣寬中,甘草能緩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胃丸有燥濕、行氣、消滯的功效,因此不宜在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使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肺結核瘧疾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白朮1兩,人參1兩,乾薑(炮裂)半兩,麥糵(炒)1兩。 主治:虛勞胃氣不調,不能食,冷即腹脹泄利。

平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引崔文行方。 組成:大黃2兩,小草1兩,甘草1兩,芍藥1兩,芎藭1兩,葶藶1兩,杏仁50枚。 主治:調胃。主治:丈夫、小兒食實不消,胃氣不調,或溫壯熱結,大小便不利者。

平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杏仁50枚,丹參3兩,苦參2兩,葶藶2兩,玄參2兩,芎藭1兩,桂心1兩。 主治:身重不得食,食無味,心下虛滿,時時欲下,喜卧者;腹內結強,不可按抑,飲食不化。

平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白朮1兩,人參1兩,大麥糵(炒黃)1兩,乾薑(炮)3分,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後胃氣不和,不能食,縱食不消。

平胃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 組成: 平胃丸(《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出處:《雞峰》卷十二引王叔和方。組成:白朮4兩,厚朴3兩,人參1兩,陳皮2兩半。主治:和脾胃,進飲食。 。 主治:和脾胃,進飲食。

平胃丸,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厚朴1兩,白朮1兩2錢,陳皮8錢(去白),木香1錢,生半夏(湯洗)1兩,檳榔2錢半,枳實5分,甘草3錢(炙)。 主治:和中,消痰去濕,厚腸胃,進飲食。主治:病久胃氣虛弱,厭厭不能食,臟腑或秘或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