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湯

ZI SU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8%
膀胱經 5%
腎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子湯中包含紫蘇子,乃因其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化痰等功效。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外邪,散寒解表;行氣寬中之效可緩解胸悶氣滯;止咳化痰之功可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等症。

因此,紫蘇子在紫蘇子湯中,可發揮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化痰之效,與方劑主治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紫蘇子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 前胡味辛性微溫,具有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紫蘇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前胡可以幫助驅散風寒,並化解痰液,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宣肺利氣,和解表裏: 前胡還能宣肺利氣,有助於舒緩肺氣鬱結,使呼吸道通暢。此外,前胡還能和解表裏,使外感風寒與內在肺氣相調和,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紫蘇子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 止嘔降逆 的功效。

紫蘇子性溫,善於散寒解表,而半夏則性微溫,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兩者搭配,既能 溫散寒邪,又能 化解痰濁,對於因寒邪客肺、痰濁阻肺所致的 咳嗽、氣喘、嘔吐 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此外,半夏的降逆作用,也能 緩解紫蘇子所致的升發之性,使藥效更平和穩健,避免藥物過於燥烈。

紫蘇子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功效。紫蘇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而厚朴可以幫助疏通氣機,消除胸膈脹滿,促進痰液排出,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症狀。
  2. 配合紫蘇子: 紫蘇子性溫,善於解表散寒,但其行氣之力不足。厚朴的加入,可以增強紫蘇子的行氣作用,使藥力更趨於平和,更能有效地發揮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因此,厚朴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紫蘇子湯的行氣消脹作用,更能使藥性協調,提高療效。

紫蘇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紫蘇子之辛散: 紫蘇子性辛溫,入肺經,有散寒解表之效,但其辛散之性過於強烈,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經,能調和諸藥,緩解紫蘇子之辛散,避免其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更趨平和。
  2. 增強療效,協同紫蘇子解表: 甘草本身也有解表之效,與紫蘇子相輔相成,增強解表之力,有助於驅散風邪,解除感冒症狀。此外,甘草還能增強紫蘇子的止咳化痰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紫蘇子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氣血,溫經止痛: 紫蘇子性溫,擅長散寒解表,但若單用則容易傷陰耗氣。當歸性溫,善於補血活血,又能溫經止痛,與紫蘇子相配,既能發揮紫蘇子的散寒止咳功效,又能避免傷陰耗氣,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當歸具備補血活血、溫經止痛的功效,與紫蘇子的散寒解表、止咳化痰功效相輔相成,可共同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此外,當歸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紫蘇子藥力的吸收和發揮。

紫蘇子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紫蘇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黃芩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當風寒襲肺,兼有熱毒者,黃芩可清熱解毒,配合紫蘇子等藥物,達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

二、降氣止咳:黃芩入肺經,能降氣止咳,與紫蘇子、杏仁等藥物相伍,可有效抑制肺氣上逆,緩解咳嗽症狀。同時,黃芩還能增強紫蘇子的散寒止咳作用,使療效更加顯著。

紫蘇子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溫肺散寒,助紫蘇子發揮功效:

紫蘇子性溫,具有散寒解表、理氣寬中的功效。桂枝亦性溫,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紫蘇子相輔相成,共同溫肺散寒,增強解表效果,尤其適用於風寒咳嗽、痰多喘促等症。

二、調和氣血,促進藥效吸收:

桂枝能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傳輸,提升紫蘇子湯的療效。同時,桂枝還能緩解紫蘇子湯可能引起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溫和。

綜上所述,桂枝加入紫蘇子湯,不僅能增強溫肺散寒之效,更能調和氣血,促進藥物吸收,使藥效更加全面。

紫蘇子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紫蘇子性溫,善於散寒解表,而桔梗則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效。兩者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二、利氣降逆,止咳化痰: 桔梗能利氣降逆,使氣機暢通,而紫蘇子則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使肺氣下降,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因此,紫蘇子湯中加入桔梗,既可疏散風寒,宣肺止咳,又能利氣降逆,止咳化痰,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蘇子湯」,主要成分是紫蘇子、前胡、半夏、厚朴、甘草、當歸、黃芩、桂枝、桔梗,主治功效是腳氣病,肚子脹滿且呼吸急促,嘔吐,自發性盜汗。

方劑組成介紹

  1. 桂枝: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等功效,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2.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臨牀上可幫助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等症狀。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等功效,可應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4.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可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5.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等功效,能幫助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6.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以治療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等症狀。
  7.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
  8.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等功效,可用以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
  9. 紫蘇子: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適用於風寒咳嗽、痰多黏稠、氣喘、痰多、胸悶、大便便祕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紫蘇子湯」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病,透過各種藥材的組合,可以達到藥效最大化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紫蘇子1兩,麻黃(去根節,煮,掠去沫,焙)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桑根白皮(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陳曲(炒)1兩,桔梗(炒)1兩,百合1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綿濾至清,通口熱細呷,臨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蘇子湯具有行氣寬中、降逆止嘔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大便溏泄的患者,不宜服用紫蘇子湯。

相關疾病


氣喘坐骨神經痛腳氣病腹中有鳴叫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子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一。 組成:紫蘇子(炒)2兩,前胡2兩,半夏2兩,厚朴2兩,甘草2兩,川歸2兩,黃芩2兩,桂心3兩,桔梗3兩。 主治:腳氣。中滿喘急,嘔吐,自汗。

紫蘇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紫蘇子(炒)8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桂(去粗皮)3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白朮2兩。 主治:肺痹。胸心滿塞,上氣不下。

紫蘇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紫蘇(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桔梗(銼,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 主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飲食。

紫蘇子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紫蘇子1升,前胡1兩,厚朴1兩,甘草1兩,當歸1兩,半夏1升,橘皮3兩,大棗20枚,生薑1斤,桂心4兩。 主治:常服清神順氣,和五臟,行滯氣,進飲食,去濕氣。降泄逆氣。主治:寒痰上壅,咳嗽氣喘,胸膈滿悶。

紫蘇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紫蘇子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兩,五味子1兩,青橘皮(湯洗,去白,焙)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1兩,桂(去粗皮)1兩,赤茯苓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上氣,嘔吐胸滿,喘息不利。

紫蘇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紫蘇子(炒)2兩,陳橘皮(去白,焙)2兩,人參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2兩,生薑(切,焙)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枇杷葉(拭去毛,炙乾)2兩。 主治:厥逆及冷氣逆滿,不能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