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袍散

LU P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1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8%
肺經 7%
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綠袍散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綠袍散中多用辛涼藥物,容易寒涼傷脾胃。大棗性甘溫,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以緩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保護脾胃。
  2. 調和營氣:大棗入脾經,可以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有效吸收和利用。同時,大棗還可以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藥效。

總而言之,大棗在綠袍散中起到緩和藥性、調和營氣的功效,使藥物更加平和、安全、有效。

綠袍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綠袍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陰囊濕疹、濕疹等疾病,黃柏可以有效清除濕熱,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2. 收斂止癢: 黃柏除了清熱燥濕外,還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疹引起的瘙癢症狀,黃柏可以有效緩解,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綠袍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肺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強,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綠袍散中加入青黛,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綠袍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綠袍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穿山甲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故為方中重要藥材。
  2. 散結消腫:穿山甲亦能消腫散結,對於治療腫塊、積聚有良好效果。綠袍散中包含一些其他藥材如白芷、蒼朮,這些藥材也具有消腫散結之效,穿山甲的加入,可增強其消腫散結之效,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綠袍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綜合多篇古文記載,綠袍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口瘡:包括老幼口瘡、重舌、木舌、舌黃、鵝口瘡等,表現為口內、牙根、舌上發瘡、糜爛、疼痛、流涎、飲食語言不便等。
  • 牙疳:牙齦腫痛、潰爛、出血,甚至牙齒鬆動脫落。
  • 丹毒:皮膚發紅、腫脹、疼痛,甚至蔓延全身,可伴有發熱。
  • 其他:咽喉腫痛、疔瘡、土虺咬傷等。

治療原理分析

綠袍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止癢」等理論,針對不同病症,其作用機制略有不同:

  1. 口瘡、牙疳

    • 多篇古文指出口瘡、牙疳與「脾胃積熱」、「心肝鬱熱」、「濕熱風寒」有關,熱毒上攻口腔,導致黏膜破損、潰爛。
    • 綠袍散中的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二者合用可直達病所,清除熱毒。
    • 薄荷(部分方劑含有)辛涼解表,可疏散風熱,有助於消散口腔內的熱邪。
    • 玄明粉、硼砂(部分方劑含有)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可增強療效。
    • 人中白(部分方劑含有)清熱降火、化腐生肌,有助於潰瘍面的癒合。
  2. 丹毒

    • 丹毒多由熱毒侵襲肌膚所致,表現為皮膚紅腫熱痛。
    • 綠袍散中的大黃(部分方劑含有)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作用,可通過排泄途徑清除體內熱毒。
    • 綠豆(部分方劑含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有助於減輕皮膚紅腫。
    • 外用塗抹可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3. 其他

    • 對於疔瘡等皮膚感染性疾病,綠袍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同樣有效。
    • 對於咽喉腫痛,綠袍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

總結

綠袍散作為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多樣,不同醫家、不同年代的記載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其主治功效集中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止癢等方面,適用於治療多種口腔、皮膚的熱毒性疾病,尤其是口瘡、牙疳、丹毒等。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清除體內及局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方劑組成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綠袍散的組成主要包括: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君藥。
  • 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臣藥。
  • 綠豆大黃:加強清熱解毒之功效,為佐藥。
  • 根據不同病症及醫家經驗,還可能加入薄荷、玄明粉、硼砂、人中白、冰片等藥物,以增強療效或針對特定症狀。

傳統服藥法


山屠粉(即黃柏末)、蘭寶華(即青黛)、羽(砶工)、灰(即枯礬)、玉虛(飠卞)(即冰片)。
上前三味各研細末,和成柳葉色,然後加入後一味少許再研勻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丹毒麻疹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乾眼症舌頭痛咽喉痛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綠袍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青黛、朴消、腦子少許。 主治:風壅牙痛。

綠袍散, 出處:《喉科秘訣》卷下。 組成:青黛、川黃柏、煅人中白、寒水石、明白礬各等分。 主治:喉風。

綠袍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一。 組成:黃柏4兩,甘草(炙)2兩,青黛1兩。 主治:老幼口瘡,多時不效者。

綠袍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 組成:紅棗5枚(去核,每1棗入人言1分,火煅存性),黃柏5分,青黛3分,穿山甲5分(燒存性)。 主治:小兒疳癖,牙根臭爛,牙齒脫落,皮肉破壞。

綠袍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薄荷葉(去老梗)5錢,荊齊穗5錢,青黛2錢半,元明粉2錢半,硼砂2錢半,百草煎3錢,甘草3錢。 主治:重舌及滿口內外瘡毒,咽喉不利。一切口瘡腐爛。

綠袍散, 出處:《喉科秘鑰》卷上。 組成:厚黃柏2兩,青魚膽1兩(黃柏火上炙乾起,以魚膽汁塗上,再炙再塗,以膽盡爲度,切片研末),人中白3錢,青黛3錢5分,膽礬3錢,硼砂3錢。 主治:口疳,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