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黛散

柏黛散

BAI DA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5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6%
大腸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柏黛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黃柏,這是有其特定原因的。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因濕熱所致的各類病症。它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增長,對於治療濕熱型的疾病如痰濕、皮膚病等特別有效。

在柏黛散中,黃柏的加入能夠加強整個方劑的清熱排毒作用,幫助調理身體內的濕熱環境。此外,伴隨著其他藥材的配合,黃柏也能起到協調作用,增進方劑的整體效能。這對於具有熱毒或濕熱困擾的患者來說,特別能夠緩解症狀,加速康復。因此,黃柏在柏黛散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體現了中醫重視組方的相輔相成原則。

柏黛散中包含青黛,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2. 涼血止血:青黛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在柏黛散中,青黛與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綜合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柏黛散主治「日曬瘡」與「火斑瘡」,此二者皆與熱毒、火熱外邪侵襲皮膚相關。

  1. 日曬瘡:因曝曬日光,陽熱之毒蘊積肌膚,致皮膚紅腫、灼熱,甚則起疱脫皮,屬中醫「陽熱瘡瘍」範疇。
  2. 火斑瘡:多因火熱之邪(如熱湯燙傷、火氣鬱結)灼傷肌表,表現為紅斑、灼痛,或伴隨瘙癢、破潰流水。

此二症病機相似,皆為「熱毒蘊膚」,故治法以清熱解毒、涼血斂瘡為主。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理

(1)藥物性味與功效

  1. 黃柏(2錢)

    • 性味: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
    • 傳統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擅清下焦濕熱。外用可治濕疹瘡瘍。
    • 本方作用:清解皮膚熱毒,抑制火邪所致紅腫,兼燥濕以減少滲出。
  2. 青黛(2錢)

    • 性味:鹹寒,歸肝、肺、胃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為皮膚熱毒瘡瘍要藥。
    • 本方作用:直接涼血解毒,針對熱毒熾盛之紅斑、灼熱,並抑制瘡面化膿。

(2)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協同:黃柏苦寒瀉火,青黛鹹寒涼血,二者均具強力清熱解毒之效,合用增強對熱毒的抑制。
  • 燥濕與涼血並行:黃柏燥濕可處理瘡面滲液,青黛涼血則防止熱毒深入血分,避免瘀斑形成。
  • 外用給藥優勢:麻油調敷,既能緩和二藥寒烈之性,又能潤澤皮膚,防止乾裂,同時麻油本身亦有輕微消腫生肌之效。

(3)推論擴展功效

除古籍所述病症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輕度燒燙傷初期(熱毒未潰階段)。
  • 夏季熱痱(密集成片之紅疹)。
  • 急性濕疹(紅腫滲液屬熱證者)。

三、總結

柏黛散以簡潔配伍直擊「熱毒蘊膚」核心病機:

  • 黃柏針對濕熱互結,青黛專解血分熱毒,二者相輔相成。
  • 麻油調敷兼顧藥效與保護創面,體現中醫外治法「清中寓潤」思路。
    此方體現古人對皮膚熱證的直觀辨證,以寒制熱,符合「熱者寒之」的經典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黃柏2錢,青黛2錢。
上各為末。
以麻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柏黛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三。 組成:黃柏2錢,青黛2錢。 主治:日曬瘡,火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