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蕊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其能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下焦,並清除熱毒,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陰癢、尿頻尿急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涼血止血: 黃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因濕熱蘊結所導致的出血現象,如血尿、崩漏等。在黃蕊散中,黃柏配合其他清熱涼血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黃蕊散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的乾燥葉或莖葉經發酵加工製成,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臨牀多用於治療熱毒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瘡瘍腫毒、丹毒、口瘡、目赤腫痛、血熱吐衄、便血等。
黃蕊散作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其組成中加入青黛,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能有效控制血熱妄行,達到治療目的。
黃蕊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痰涎壅塞、經絡阻滯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黃蕊散中加入麝香,能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功效,達到開竅醒神、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蕊散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古代醫籍載黃蕊散主治「口臭,蟲蝕作孔」,此處「蟲蝕作孔」可理解為口腔潰瘍(口瘡)或齲齒導致的腐蝕性病變,伴隨穢臭氣味。其病因多與濕熱蘊結、火毒上攻或寄生蟲(如古代所謂「牙蟲」)相關。方中以局部外用為主,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黃柏(君藥)
- 性味苦寒,主入腎、膀胱經,善清下焦濕熱,外用可燥濕斂瘡。《本草綱目》載其「療口瘡齦腐」,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小檗鹼,具廣譜抗菌、抗炎作用,能抑制口腔病原微生物(如牙周致病菌),針對「濕熱型口瘡」或「齲齒繼發感染」之紅腫熱痛有效。
青黛(臣藥)
- 性寒味鹹,歸肝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外用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開寶本草》謂其「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其所含靛藍、靛玉紅可抗病毒(如疱疹病毒)、抑制細菌,輔助黃柏增強消炎效果,並針對「熱毒熾盛」所致潰瘍出血。
麝香(佐使藥)
- 辛溫走竄,通行十二經,具開竅醒神、活血散結之功。《醫學入門》稱其「通關透竅,殺蟲防腐」。少量外用能穿透黏膜組織,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腫止痛;其芳香之性可辟穢化濁,改善口臭,並可能通過揮發性成分抑制厭氧菌生長。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清熱與燥濕並行:黃柏清熱燥濕治本,青黛涼血解毒加強清熱之效,針對濕熱火毒之病理基礎。
- 解毒與生肌結合:黃柏、青黛抗菌抗炎以控制感染,麝香活血散結助潰瘍癒合,合而「去腐生新」。
- 局部與整體作用:麝香之透皮吸收能力,引領他藥深入病所,三藥共奏「清熱、殺蟲、斂瘡、除臭」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針對「濕熱火毒上熏口腔」之病機,以苦寒清解為主,佐以辛香透達,簡潔而符合外用方劑「力專效速」之特點。
傳統服藥法
黃柏1兩(微炒),青黛半兩,麝香1錢(別研)。
上為細末。
每取少許摻貼疼處,1日上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蕊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黃柏1兩(微炒),青黛半兩,麝香1錢(别研)。 主治:口臭,蟲蝕作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