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側金散
CE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側金散中包含黃柏,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 清熱燥濕: 側金散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等。黃柏性寒,能清熱燥濕,有效祛除濕熱,改善濕疹等皮膚病的症狀。
- 瀉火解毒: 黃柏苦寒,能瀉火解毒,抑制細菌感染,對於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感染、潰瘍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黃柏在側金散中發揮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皮膚病的效果。
側金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飲內阻所引起的胸悶、喘息等症狀。它的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現代醫學上是相對有爭議的成分。鉛丹主要成分是鉛的化合物,傳統上被認為具有解毒、瀉火、消腫的功效,但其毒性不容忽視。
在古代,鉛丹被用於一些複雜的病症中,特別是那些由於痰濕積聚所引起的狀態。中醫理論認為,鉛丹能夠重鎮下焦,去除體內的濁氣。然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鉛對人體的危害。鉛毒性會對神經、腎臟等內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在現代中醫藥的實踐中,鉛丹的使用受到限制甚至禁止。
因此,儘管鉛丹在傳統中藥中曾被廣泛使用,現代醫學對其毒性的認識促使我們在臨牀應用中尋求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藥材。
側金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消腫散結: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側金散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引藥入絡,使其藥力直達病竈,提高藥物療效。對於側金散中其他藥材的療效,麝香起到增強和輔助的作用,使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側金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1. 痔漏有竅,下血疼痛
此方主治痔瘡(痔漏)形成瘺管(有竅),伴隨出血與疼痛。古代醫家認為痔漏多因濕熱下注、血瘀氣滯或毒邪蘊結所致,導致局部腐敗潰瘍,竅道形成。側金散外用以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止痛,針對痔瘡破潰後的滲血、化膿及疼痛。
方劑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方藥組成與配伍思路:
乾黃蜀葵花(半兩)
-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生肌斂瘡。
- 原理:黃蜀葵花性寒,善治瘡瘍腫毒,《本草綱目》載其能「消癰腫,浸油塗湯火傷」。針對痔漏濕熱膿血,可清解局部熱毒,輔助生肌。
黃柏(蜜炙,半兩)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蜜炙後緩和苦寒之性。
- 原理:黃柏為下焦濕熱要藥,蜜炙後更宜外用,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減少對瘡面的刺激,助斂瘡口。
黃丹(飛過,半兩)
- 功效:解毒生肌、收斂止血。
- 原理:黃丹(鉛丹)經「飛過」後質地細膩,可殺蟲止癢、收濕斂瘡,古代常用於癰疽潰瘍,促進瘡面癒合。
韶粉(半兩,即輕粉)
- 功效:攻毒殺蟲、祛腐生新。
- 原理:輕粉辛寒有毒,外用能殺滅寄生蟲、抑制瘡面腐肉,與黃丹配伍增強祛腐收斂之效,但需控制劑量(本方僅半兩)。
麝香(一錢,別研)
- 功效:活血散結、消腫止痛、開竅通絡。
- 原理:麝香芳香走竄,能穿透瘡竅,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痔漏瘀血疼痛,並助他藥滲透。
整體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黃蜀葵花、黃柏為君,清除濕熱毒邪。
- 收斂止血:黃丹、韶粉為臣,斂瘡止血,防腐生肌。
- 通絡止痛:麝香為佐使,活血散結,引藥直達病所。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於痔漏竅道,以清熱燥濕化解局部濕熱毒邪,以收斂藥封閉瘡口、減少滲血,再以麝香活血止痛,標本兼顧。方中輕粉、黃丹具殺蟲祛腐之效,古人用於防治瘡面感染,但需注意毒性,僅限外用。
總結
側金散為古代痔瘡外用專方,針對「濕熱下注→瘡竅潰爛→出血疼痛」的病機,以清熱、收斂、止痛三法並行,體現中醫外治「祛腐生新」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乾黃蜀葵花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黃丹(飛過)半兩,韶粉半兩,麝香1錢(別研)。
上前二味為細末,同後三味研勻。
每用於患處乾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收斂作用,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便秘。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側金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乾黃蜀葵花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黃丹(飛過)半兩,韶粉半兩,麝香1錢(别研)。 主治:痔漏有竅,下血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