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檳湯

MU B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9%
肺經 14%
心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4%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檳湯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常與檳榔搭配,檳榔苦澀降逆,木香則行氣止痛,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 木香能健脾消食,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促進消化,緩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而檳榔則能降逆止嘔,二者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達到和胃止痛的目的。

木檳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消積:檳榔性溫,味辛、苦,具有驅蟲、消積、降逆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蟲積腹痛等症狀,檳榔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消食化積,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消滯,緩解胃腸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對於木檳湯所治療的腸胃疾病,檳榔的加入可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腸道蠕動,達到止痛的效果。

木檳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木檳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腹部疼痛等症狀,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瘀血阻滯,改善疼痛症狀。
  2. 行氣止痛:延胡索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木檳湯中常加入一些理氣止痛的藥物,如香附、枳殼等,延胡索的加入可以加強理氣止痛的效果,更全面地治療疼痛症狀。

木檳湯中加入苦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濕熱下注、蟲毒所致的陰囊濕疹、陰癢等症狀,苦楝子能清熱解毒,驅除濕熱,並抑制蟲毒的滋生。
  2. 苦楝子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療效。木檳湯中其他藥材如蒼朮、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作用,與苦楝子共同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驅除濕熱,改善陰囊濕疹的症狀。

總而言之,苦楝子在木檳湯中的加入,是根據其藥性及與其他藥材的配伍作用,以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治療目的。

木檳湯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行氣破瘀: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瘀、消積止痛的功效。在木檳湯中,三稜與檳榔、木香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疏通氣血運行,消除瘀血阻滯,改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消食導滯:三稜亦可消食導滯,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問題。在木檳湯中,三稜與其他消食化積藥物配合,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檳湯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破血行氣: 莪朮味辛性溫,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木檳湯本身以破血行氣為主,而莪朮的加入可增強其破血化瘀之效,促進血行,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
  2. 消積止痛: 木檳湯常用於治療腹部積聚、脹痛等症狀,而莪朮亦具消積止痛之功。其能消食導滯,化解積聚,並緩解因積聚所致的腹部疼痛。

因此,木檳湯中加入莪朮,可以增強其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木檳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化痰之效。木檳湯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脘脹滿、嘔吐呃逆等症,厚朴可以疏肝理氣,使肝氣疏泄,胃氣和暢,達到緩解胸脘脹滿、嘔吐呃逆的效果。
  2. 燥濕化痰:厚朴亦有燥濕化痰之功。木檳湯中常配合半夏、茯苓等藥物,一同燥濕化痰,消除痰濁阻滯,進一步改善胸脘脹滿、嘔吐呃逆等症狀。

木檳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的功效。木檳湯常用於治療肺熱壅塞,咽喉腫痛,痰多粘稠等症,桔梗能疏散肺氣,利咽消腫,使痰液易於排出,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2.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肺部,發揮其療效。木檳湯中多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桔梗的作用能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增強療效。

木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木檳湯主治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血運行不暢引起的各種症狀。
  2. 調和藥性:木檳湯中含有檳榔,性燥烈,易傷脾胃。當歸性溫和,可以緩解檳榔的燥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性更為平和。

木檳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能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而木檳湯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白芍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對脾胃的影響。
  2. 收斂止痛,調和藥性:木檳湯中含有檳榔、木香等辛辣燥烈之品,易損傷脾胃之氣。白芍性微寒,具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檳榔、木香等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並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平和、有效。

木檳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木檳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泄瀉等症,黃芩可清泄濕熱,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症狀。
  2. 解毒止痛: 木檳湯中檳榔、木香等藥物具有辛辣燥烈之性,容易傷陰耗氣,黃芩可與之相配,起到解毒止痛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峻猛,損傷正氣。

木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木檳湯以檳榔、木瓜為君藥,性燥烈,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檳榔、木瓜之燥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檳榔、木瓜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發揮其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提升整體療效。

總之,甘草在木檳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檳湯」主治功效分析

木檳湯,根據《醫學入門》的記載,主治「產後七情感傷,血與氣並心痛」。

組成與各藥物功效

木檳湯由以下藥物組成:

  • 木香:調氣止痛、健脾消食。
  • 檳榔:殺蟲解毒、行水化溼。
  • 玄胡索(延胡索):活血止痛、疏肝理氣。
  • 金鈴子(苦楝子):殺菌抗癆、驅蛔除蝨。
  • 三稜:破瘀散結、利尿通淋。
  • 莪朮:破血祛瘀、消腫止痛。
  • 厚朴:燥濕化痰、下氣消脹。
  • 桔梗:宣肺止咳、利咽開音。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當歸:補血養顏、調經止痛。
  • 白芍:平抑肝火、滋陰潤燥。
  • 黃芩:清熱燥濕、降逆安胎。
  • 甘草:和中緩急、益胃生津。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內容分析,木檳湯治療的「產後心痛」主要病機為「七情感傷,血與氣並」。

  1. 七情內傷:「產後」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產婦氣血大虛,容易受到情志因素的影響。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極,會導致氣機紊亂,氣滯血瘀。
  2. 氣血瘀滯:《醫學入門》指出「產後痛者,桂心湯、木檳湯。」並提到「凡痛,皆痰黏胃」,說明產後心痛與氣血瘀滯、痰濕阻滯有關。而「桂心湯」主治「素有宿寒,因產大虛,寒搏於血,血凝不散,上衝心之絡脈,故作心痛。」這也提示了產後心痛可能與寒凝血瘀有關。
  3. 心脈不通:《濟陽綱目》中葉氏曰:「心痛則在歧骨陷處,本非心痛,乃心支別絡痛耳。」這說明了心痛的部位和性質,可能是心之支脈絡脈不通所致。

木檳湯的藥物作用機制

  • 理氣活血:木香、延胡索、川芎、當歸、白芍等藥物具有理氣活血、疏肝止痛的作用,能夠疏通氣機,改善氣滯血瘀的狀態。
  • 破瘀散結:三稜、莪朮具有破血祛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針對「血與氣並」的病機,能夠消散瘀結。
  • 清熱化痰:黃芩清熱燥濕,配合厚朴、桔梗等藥物,能夠化痰降逆,針對「痰黏胃」的情況。
  • 調和營衛:當歸、白芍能夠補血養血,調和營衛,有助於產後氣血的恢復。
  • 諸藥合用:全方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活血、破瘀散結、清熱化痰之功,針對產後七情感傷,氣血瘀滯所致的心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總結

綜上所述,木檳湯主要通過理氣活血、破瘀散結、清熱化痰等作用機制,治療產後因七情感傷、氣血瘀滯所導致的心痛。其組方考慮到了產後氣血虛弱、情志易傷、氣機易滯、血脈易瘀的病理特點,用藥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檳湯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檳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木香、檳榔、延胡索、金鈴子、三棱、莪朮、厚朴、桔梗、川芍、當歸、白芍、黃芩、甘草各等分。 主治:産後心痛,七情感傷,血與氣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