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加味降氣湯本身偏於清熱降氣,加入當歸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補益氣血,使清熱降氣之效更加和緩,不傷正氣。
- 改善氣虛血瘀:加味降氣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氣虛血瘀,從而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行氣、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川芎,可助於散寒止痛,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引藥下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進一步促進藥物下行,達到降氣止咳的功效。
綜上所述,加味降氣湯中加入川芎,有助於疏散風寒、通絡止痛,同時活血化瘀,引藥下行,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降氣止嘔: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氣機阻滯、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木香可通過行氣降逆,使胃氣下降,緩解嘔吐症狀。
- 健脾和胃: 木香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食慾。在加味降氣湯中,木香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改善脾胃功能,增強療效。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三稜,主要是基於其破氣行血的功效。三稜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
加味降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悸、腹痛等症狀。三稜加入其中,可以破除氣滯血瘀,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心悸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腹痛,達到整體療效。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莪朮,可以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 化瘀消積:莪朮對於氣滯血瘀、痰飲積聚引起的各種病症也有一定的療效。方劑中加入莪朮,可以幫助化解瘀血,促進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總而言之,加味降氣湯中加入莪朮,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化瘀消積的功效,以達到緩解氣機不暢、痰飲積聚等症狀的效果。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可助其他藥物疏散肺氣,解除咽喉腫痛,利於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升提藥力: 桔梗性升,可使藥力上行,引藥物直達肺部,提升降氣湯中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功效。該方劑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黏稠、胸悶氣喘等症狀,黃芩可清泄肺熱,化痰止咳,並可輔助降氣止喘,故為方中必不可少之藥。
- 解毒消腫:黃芩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某些因熱毒所致的咳嗽、氣喘,如肺熱壅塞、痰熱鬱結,黃芩可起到解毒清熱、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加味降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半夏、茯苓等,性寒涼,甘草可調和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其降氣止咳、化痰止嘔的功效。例如,甘草能提高半夏的化痰止嘔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痰多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降氣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喉痹失音」,屬中醫喉科病症。喉痹泛指咽喉腫痛、閉塞不通,常伴聲音嘶啞或失音,古代醫家認為多因氣滯血瘀、痰熱壅結或風邪外襲所致。失音則與肺氣鬱閉、咽喉氣血失和有關,本方可理氣活血、清熱開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當歸、川芎:
- 當歸養血活血,川芎辛溫行氣,二者合用調和氣血,針對喉痹之氣滯血瘀病機。咽喉為氣血汇聚之處,氣血不通則腫痛失音。
木香、三稜、莪朮:
- 木香行氣止痛,三稜、莪朮破血逐瘀、消積散結,三者共奏理氣破滯之效。推測喉痹因氣機壅滯、痰瘀互結,此組藥可疏通局部氣血,緩解咽喉阻塞。
桔梗、甘草:
- 桔梗宣肺利咽,為「舟楫之劑」載藥上行;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二者為治咽喉要藥(如「甘桔湯」),直接作用於咽喉,開提肺氣以復聲音。
黃芩:
- 清熱燥濕,針對可能的痰熱或外邪化熱,避免瘀久化熱加重喉痹。
整體方義推導
此方以「氣血同治」為核心,結合行氣(木香、莪朮)、活血(三稜、川芎)、清熱(黃芩)、利咽(桔梗、甘草)四法,推測其治療原理為:
- 理氣活血:解除咽喉氣滯血瘀,改善腫痛閉塞。
- 清熱宣肺:清除鬱熱,宣通肺氣以利發聲。
- 破結開音:通過破血消積,消散局部瘀結,恢復聲音。
適用於氣滯血瘀型喉痹(如病程較久、咽喉暗紅腫痛、舌黯苔膩者),強調「降氣」之名,實則以降氣活血為手段,達到「開閉出聲」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 川芎、 木香、 三稜、 莪朮、 桔梗、 黃芩、 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降氣湯,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八。 組成:當歸、川芎、木香、三棱、莪朮、桔梗、黃芩、甘草。 主治:喉痹失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