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疏黃連湯

NEI SHU HUANG L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4%
脾經 11%
膽經 9%
大腸經 9%
三焦經 4%
小腸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內疏黃連湯」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膽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降肝火、解毒消炎,用於治療熱病、心煩、口渴、胃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黃連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溼熱所致的泄瀉、痢疾等病症。

內疏黃連湯中,黃連的應用結合了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達到疏利內熱、止瀉止痛的效果。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緩解黃連之苦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白芍性平,味甘酸,具有緩解脾胃寒涼,調節脾胃功能的作用,可減輕黃連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爲平和,增強患者的耐受性。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黃連善於清熱燥濕,但容易耗傷津液。白芍可滋陰養血,緩解黃連所致的燥熱,使藥效更趨於平衡,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燥溼止瀉的功效。同時,白芍還能收斂止痛,與黃連協同作用,緩解腸胃疼痛。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緩和藥性: 黃連性寒,苦寒降泄,久服易傷脾胃。當歸味甘,性溫,可緩解黃連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二、 滋陰養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可滋養心血,緩解黃連清熱瀉火可能造成的陰血虧虛,起到協調陰陽的作用。同時,當歸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黃連苦寒,善清熱瀉火,但容易傷胃,檳榔則可輔助黃連,促進胃腸蠕動,消除積滯,避免黃連寒涼傷胃。
  2. 疏肝利膽:檳榔亦能疏肝理氣,利膽退黃。方中黃連清熱燥濕,配伍檳榔可更好地疏肝理氣,使肝膽氣機調暢,減少黃疸等症狀。

總而言之,內疏黃連湯中加入檳榔,不僅能緩解黃連的寒涼之性,更能協同藥效,達到疏肝利膽、消積導滯之功。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可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改善胸脅脹痛,配合黃連清熱解毒,達到內疏肝火,外解表熱的效果。
  2. 降逆止嘔:木香可降逆止嘔,對於因肝氣鬱結或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黃連清熱瀉火,可有效緩解嘔吐等症狀。

內疏黃連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可瀉火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於內,導致的胸悶、腹脹、口苦、苔黃膩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瀉火解毒:黃芩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熾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內疏黃連湯中加入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濕熱內蘊、熱毒熾盛等病症。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效。內疏黃連湯主治心火上炎、肝膽火旺所致的頭脹痛、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薄荷可清泄心火,疏散上焦熱邪,達到清熱解表的作用。
  2. 芳香開竅: 薄荷辛香氣味可芳香開竅,提振精神,緩解頭脹痛、頭昏腦熱等症狀。同時,薄荷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有助於緩解頭痛。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黃連苦寒,清熱瀉火,但其寒性較烈,容易傷及脾胃。梔子加入,可輔助黃連清熱瀉火,且其涼血解毒之效可緩解黃連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
  2.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梔子性寒,能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療效。方中黃連苦寒,能瀉肝火,而梔子則可疏肝氣,二者合用,可達到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的效果,進一步促進嘔吐的緩解。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可助黃連清熱解毒之效,緩解熱毒壅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引藥下行:桔梗入肺經,能引黃連之苦寒下行,使其清熱解毒之效更能直達病所,並促進藥效的發揮。

總而言之,桔梗在內疏黃連湯中起着宣肺利咽、引藥下行的作用,與黃連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開音通竅的功效。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連性寒苦,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緩解黃連的寒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達到藥性協調,避免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它可以增強黃連清熱解毒的功效,並促進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之,甘草在內疏黃連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調和藥性,保護脾胃,更能增強藥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療效。

內疏黃連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內疏黃連湯以清熱瀉火為主,連翹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同時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腫痛、瘡瘍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
  2. 協同黃連,增強降火之力:黃連味苦寒,善於清心火,但其性偏寒涼,若單用易傷脾胃。連翹性寒而散,能協同黃連清熱瀉火,同時又能使藥力不致過於寒涼,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趨溫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內疏黃連湯 」

  • 組成:黃連,白芍,當歸,檳榔,木香,黃芩,薄荷,梔子,桔梗,甘草,連翹
  • 主治功效:因體內熱毒積聚而引起的瘡癤、癰疽

中藥黃連:

  •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中藥白芍:

  • 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中藥當歸: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

中藥檳榔:

  •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

中藥木香:

  •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

中藥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
  • 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

中藥薄荷:

  • 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中藥梔子:

  •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 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

中藥桔梗:

  •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

中藥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

中藥連翹:

  • 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

總結:

中藥方劑「 內疏黃連湯 」主要成分是黃連、白芍、當歸、檳榔、木香、黃芩、薄荷、梔子、桔梗、甘草、連翹。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排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因體內熱毒積聚而引起的瘡癤、癰疽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兩,芍藥1兩,當歸1兩,檳榔1兩,木香1兩,黃芩1兩,薄荷1兩,山梔子1兩,桔梗1兩,甘草1兩,連翹2兩。除里熱。
除檳榔、木香二味為細末外,並銼。
每服1兩,水1盞半,煎至1盞,先吃1-2服;次每服加大黃1錢,再服加2錢。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痔瘡腦鳴肛門裂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內疏黃連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黃連1兩,芍藥1兩,當歸1兩,檳榔1兩,木香1兩,黃芩1兩,薄荷1兩,山梔子1兩,桔梗1兩,甘草1兩,連翹2兩。 主治:除裏熱。主治:瘡瘍、癰疽熱毒在裏者。

內疏黃連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九。 組成: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川芎、芍藥、甘草節、黃連、連翹、白芷、羌活、陳皮、獨活、金銀花、防風各等分,竹瀝(臨服加入)。 主治:解毒,補養氣血,托裏排膿。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