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經常服用抗生素/止痛藥,卻不知道這類藥物對身體經絡會造成哪些影響?究竟那些副作用背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透過會員分享,實際觀察服用抗生素/止痛藥之後,比較前後經絡型態的變化,推論現代藥物可能蘊藏陰寒物質,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西藥與中藥的副作用概念不同
西藥通常指的是通過現代醫藥學研究方法開發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成分和作用機制通常是明確的,並且經過了嚴格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
西藥的副作用,是指除了預期的治療效果之外,由藥物本身特性引起的任何不利的生理反應。
西藥的副作用可以是輕微的,常見如噁心、頭痛、頭暈。也可能是嚴重的,例如心臟問題、肝腎損害...等等。
中醫藥的理論與應用並非源於現代科學研究,而是透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與記錄累積而成。其中,關於副作用的記載往往模糊且抽象。
古人認為的副作用主要是「壞病」現象,這是因為治療方法不當或誤治,導致疾病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處理。
從漢朝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的「辨證施治」原則來看,必須高度依賴醫師精確地判斷病症和病因,才能減少副作用。
現代中藥還有品質控管不穩定或重金屬問題,有時即便已經使用了正確的中藥,也可能會暫時感到不適,可參考這篇文章:
從經絡觀察西藥的副作用
在中醫界總有一種觀點,認為西藥可能對身體有害,因此建議盡量避免使用。然而,中藥如果使用不當,同樣可能對健康不利。
如果能有一套客觀的評估系統來衡量藥物對身體的實際影響,我們就能更清楚藥物使用後的健康變化。
了解西藥對身體的影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吃藥前後身體狀況的變化,包含症狀以及經絡變化。
最好的觀察對象,就是那種平時幾乎不使用西藥的人,比較效果最為顯著。2024年間就有2位屬於此類型的會員,提供了他們的真實案例。
1.寒性體質服用西藥
有位會員從小就經常生病,需要頻繁使用西藥。他回憶起年輕時經常感冒,常到耳鼻喉科看診,又因胃腸炎多次前往大醫院治療,吃過的西藥不計其數。
隨著時間推移,他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於是決定尋求中醫的協助。起初找中醫診所治療,後來開始自學中醫知識,自己研究中藥。
以上的這段文字描述,在過去幾年來類似的故事非常多,似乎大家都是依照這樣的劇本套路,最終自學中醫。
後來他發現,每次感冒幾乎都是用《傷寒論》的中藥就可以快速治癒,胃腸炎也在服用「附子理中湯」、「五苓散」之後明顯改善。
就這樣,在之後超過20年以上的歲月裡,除了看牙醫之外,就幾乎沒再看過西醫,也沒吃西藥。
他從2019年開始幫觀察自己的經絡,印證自己就是所謂的「寒性陽虛經絡體質」,才知道服用熱性中藥效果很好的原因。他甚至懷疑自己的寒性體質,應該是以前吃西藥造成的?
2024年6-7月期間,他發現隨著天氣開始炎熱之後,牙齦開始腫脹,去看牙醫照X光之後,發現牙齦發炎化膿,醫生開了一個星期的抗生素給他。
他吃了2天西藥之後確實神效,牙齦不痛且膿腫消失!但是,他明顯覺得自己開始沒精神,出現頭暈、疲勞現象,同時也開始腹瀉,且很頻尿,他就自行偷偷停藥了。
過了一個星期之後,牙醫師幫他拔牙,又開了一堆止痛藥給他,他又吃了2天之後,感到副作用更加明顯了。
他當天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比較吃藥前一個星期與吃藥後的明顯差異,分享經絡圖如下:
他分享說:「這確實是服用抗生素/止痛藥之後才有的變化,因為進入夏季之後,我很少出現肝經、膽經與胃經虛證,那是冬天才會看到的。」
事實上,他的觀察是有數據依據的,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來看,發現在炎熱的7月,肝經出現虛證的情況是相當罕見的。
同樣,膽經和胃經在夏天不容易出現嚴重虛證,這通常發生在體質偏寒的人,在夏季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後才會出現。
這類經絡虛證的常見症狀,包括頭暈、缺乏精神、脾胃不適、腹瀉及頻尿等。對此有興趣可以進一步閱讀相關的深入文章。
從他的案例可以假設,抗生素與止痛藥很可能性質陰寒,所以才會讓體內的陽經能量大幅降低。
在中藥裡,凡事具有類似抗生素效果的中藥,(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魚腥草、黃芩、黃連...等等)都是屬於寒性中藥,這可能就是近代的「溫病派」大量運用寒涼中藥的可能原因之一。
2.熱性體質服用西藥
以上是「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案例,如果對一個熱性體質的人而言,陰寒的藥物可能會相對適合。
某會員屬於「鐵三角經絡體質」,她的經常感到身體燥熱,所以在炎熱夏季火上加油之下,很容易身體不舒服。
她在進入2024年7月之後就開始出現膀胱炎,對她而言並不陌生,過去幾乎每年夏天都會發生一次。
「鐵三角經絡型態」在夏季期間,三焦經、大腸經、膽經、胃經、肝經很容易實證,代表體內都是火熱的。而脾經與膀胱經能量低下,確實就是容易出現膀胱炎的經絡模型。
結果醫生也是開了不少抗生素給她,服用之後膀胱炎快速改善,但是她出現嚴重疲勞,整天想睡覺,同時胃口也不好。
她感到最大的差異是,她之前是怕熱不怕冷,但是她覺得很奇怪,有時候晚上她竟然會怕冷,有時候出現忽冷忽熱?
她觀察自己的經絡圖,發現確實沒有以前這麼熱了,看起來反而是比以前好很多,似乎是抗生素/止痛藥讓她的經絡圖改善不少。
支援團隊問她說:「你可能很適合服用寒涼性質的中藥?」她說:「還是不太適合,只要多吃兩天寒性中藥,就會感到發冷,甚至會胃痛!」
事實上,她這種體內幾乎沒有寒氣的經絡型態,已經是寒性體質的人夢寐以求的境界了,如果連她都不適合服用寒涼中藥,那還有誰適合呢?
從她的案例可以得知,就算是經絡圖上並沒有出現「陽虛」(寒氣)的訊號,也不太表體內沒有寒氣。
以她的案例為例,以前三焦經、大腸經、膽經、胃經常出現實證,現在回歸正常區間,本身就是能量往下拉的現象,過程中也會出現寒氣的相關症狀。
總結: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初步推斷,抗生素/止痛藥的療效是非常快速的,但很可能性質陰寒,會大幅降低體內陽經的能量,因而副作用很可能就是這樣形成的。
尤其這兩個案例,都是在北半球最炎熱的7月進行觀察,在這個月份陽經能量如果要降低,除非運用極端陰寒的藥物才有可能達到。
由於現在人高機率服用抗生素/止痛藥,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隨時觀察服用藥物之後,對身體經絡產生的變化。如果有什麼新的發現請分享實際案例給我們。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